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23:38:21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1

采石之戰

當紹興二十年(1150)正月施全謀刺秦桧未成的前一個月,金皇統九年(1149)十二月,金副相(平章政事)完顔亮刺殺金熙宗後奪取帝位(死後降封海陵郡王,本卷行文稱完顔亮或海陵王、海陵)。完顔亮在帝位穩固以後,決定破壞“紹興和議”,企圖消滅南宋。金貞元元年(1153)由上京會甯府(今黑龍江阿城)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并積極備戰。正隆六年(宋紹興三十一年,11)二月,以巡狩名義前往南京開封府。

五月中旬,完顔亮遣使赴杭州,直接向宋高宗提出劃江為界,且以軍事相威脅。南宋被迫作出防禦部署,任命吳锜為四川宣撫使守川,侍衛馬軍司長官成闵率部3萬出戍鄂州,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控扼長江中遊。任命名将劉锜為江、淮、浙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自鎮江進駐揚州,負責長江下遊全面防務。

七月,金遷都南京開封,随即進行侵宋部署,西路軍由徒單合喜、張中彥統兵5萬出鳳翔,拟取大散關(今寶雞西南)以扼制宋軍出川攻金;中路由劉萼、仆散烏者統兵2萬,出蔡州(今河南汝南)進攻長江中遊地區;東路為金軍主力,由完顔亮自統,拟渡淮取壽春(今安徽壽縣)以攻淮西;另派徒單貞統兵2萬拟取淮陰以攻淮東;以蘇保衡、完顔鄭家奴于膠西縣(今山東膠州)東南海灣(今青島西側膠州灣)率水軍由海道南下,直取南宋首都臨安。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2

九月初,金軍西線首先出兵攻占大散關後修壘自守。同月下旬,中路金軍進攻信陽(今屬河南),完顔亮也自開封南下,侵宋戰争全面展開。宋高宗于十月初下诏親征,兩淮宋軍統帥劉锜扶病自揚州進駐淮陰抗金前線。金軍自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大舉渡淮,淮西主将王權違背劉锜節制,自廬州南逃昭關(今含山西北),再逃至和州,金軍攻占廬州、滁州。劉锜不得已而從淮陰退回揚州。在金軍即将到達長江北岸之際,宋高宗準備再次東逃入海,百官也紛紛送家屬出城,準備逃亡。在宰相陳康伯等人的反對下,宋高宗決定親征,遂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問任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任參謀軍事,統一指揮江淮戰事,他們還未從臨安出發,王權已棄和州逃到江南的東采石(時屬當塗縣,今安徽馬鞍山市南),金軍随即占領和州,完顔亮進抵江北岸的西采石附近的江北渡口楊林渡。另路金軍此前已攻占真州(今江蘇儀征),并進攻揚州,劉锜等退守瓜洲(今揚州南),揚州為金軍占領。時劉锜已病重,奉命渡江退守鎮江。

金東路主力雖然取得重大進展,進抵長江北岸,其他各路卻進展不大,水軍甚至未及出發,即于十月下旬被宋将李寶所率水軍自明州千裡奔襲,完全消滅于膠西縣東南海灣中的陳家島金水軍基地。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3

當十月初二金軍渡淮大舉南侵之後數日,金朝後院起火,反對完顔亮窮兵黩武南侵的将領擁立金東京(今遼甯遼陽)留守完顔雍(烏祿)即帝位于東京,是為金世宗,改元大定。一月之内迅速占領黃河以北地區。十一月初二,金帝完顔亮得知消息後,決定立即渡江進攻南宋,于初七日臨江誓師,決定次日于西采石渡江南侵。

宋督視軍馬葉義問初五日才到達建康,當夜免除王權兵權,改任李顯忠為都統制,次日即派參謀軍事虞允文前往蕪湖督促李顯忠立即上任,并負責到東采石慰問渡江逃到長江南岸的原王權所部官兵。虞允文到達東采石時,形勢已十分嚴重,遙見長江北岸金軍大量水軍船隻已出楊林渡口,虞允文臨時部署宋軍進行防禦,并命當塗縣民兵乘海鳅船沖擊金水軍船隊,擊敗了金軍。次日宋将盛新率軍乘船防守于長江江心,控制金水軍基地楊林河口,不讓一艘金軍船隻出河入江,宋軍又以火攻燒毀金水軍的大量船隻,完顔亮被迫燒毀其餘船隻,轉往揚州。都統制李顯忠到達采石時,采石之戰已經結束,随即派李捧率軍萬餘人及船隻随虞允文前往鎮江防守。完顔亮在揚州下令三日内渡江南侵,金軍在采石戰敗後士氣已經很低落,接着金在膠西縣東南海灣的水軍被宋水軍全部消滅的消息傳來,由于鎮江宋軍守備嚴密,金軍将領認為渡江南侵必将戰敗,加上金世宗已控制了金大部地區,促使金都統制耶律元宜(完顔元宜)等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殺死金帝完顔亮于揚州。三十日,完顔元宜以金軍都督行牒鎮江宋樞密行府,以奉金世宗诏令名義而殺死完顔亮,即将退兵以修舊好。金軍随即退兵,十二月中旬初已渡淮北歸。

采石之戰摧毀了金帝完顔亮渡江南侵的企圖,也打擊了金軍的士氣,促使金軍将領殺死完顔亮後退兵。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4

孝宗即位貌似強盛的北宋皇朝在金軍進攻下很快就滅亡,南宋建立後風雨飄搖幾乎無立足之地,高宗的獨子又3歲夭折,而且高宗再未生育子女,使上自孟太後下至低級官員,産生了一個共識,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宋太宗殺太祖奪位所緻,隻有還帝位于宋太祖後裔,宋朝才能保存。

建炎四年(1130)四月,金軍從明州(今浙江甯波)北退,宋高宗從溫州(今屬浙江)回到越州(今紹興)并作為行都。八月,孟太後也到達越州。約在紹興元年(1131)正月,孟太後以做夢的形式秘密建議高宗選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作為繼承人,才能鞏固宋朝的統治,“高宗大悟”。此後宰相範宗尹的建議又和孟太後相同,于是高宗決定選太祖後裔一人為安定郡王,實際上作為帝位繼承人選,受到執政大臣李回、張守等人的贊許。六月,九品小官上虞縣丞婁寅亮公然上書,要高宗“于‘伯’字行内選太祖”後裔作繼承人。宋高宗終于在紹興二年選中宋太祖的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趙伯琮作繼承人選,但始終隻作為宗室,直至金軍南侵在即的紹興三十年(10)才被立為皇子。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5

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十一月,金将殺死完顔亮後北歸,但宋金戰争并沒有因此停止。當金世宗于十二月中旬到達中都後,下旬即派左監軍高忠建為即位報谕使前往南宋。三十二年(12)正月,當金使即将來臨之際,南宋君臣在對金作戰還是議和問題上,争論不休,莫衷一是,宋高宗說:“朕料此事終歸于和”,“至如以小事大,朕所不恥”,仍堅持對金臣屬求和的方針。但是在群臣的建議下,企圖重劃疆界,收回河南地區改變臣屬關系,于是在四月派出賀金世宗即位使洪邁所帶的“國書”中提出:“願劃舊疆,寵還敝國,結兄弟無窮之好,垂子孫可久之謀。”但是,宋高宗深知金朝決不會同意,宋金戰争必将大起,再次面臨和戰不定的政局,決心将責任推給嗣子趙玮(伯琮)。五月末,立趙玮為太子,并改名眘,六月十一日即宣布退位為太上皇,太子趙眘即位,是為宋孝宗。

隆興和議孝宗即位後,面對的是宋金戰争仍在進行中,而且形勢嚴峻。指揮采石之戰的虞允文已以兵部尚書出任川陝宣谕使,張浚任兩淮宣撫使,副相(參知政事)汪沏視師湖北、京西。孝宗為嶽飛平反昭雪,起用因主張抗金而被貶的官員,以鼓舞抗金鬥志。但是,宋孝宗在抗金舉措上仍受制于太上皇宋高宗,朝中大臣也大多仍執行太上皇降金求和的意志,因而主張由川陝進取中原的虞允文被罷職。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6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2)九月鎮壓契丹族移剌窩斡起義後,決定與南宋仍按照“紹興和議”,要求南宋臣屬,索回采石之戰前後被宋軍攻占的淮北州府,并要南宋依舊每年納貢銀絹,為此于十一月初命右丞相仆散忠義(烏者)兼都元帥統兵攻宋。

隆興元年(金大定三年,13)三月,金左副元帥纥石烈志甯緻書南宋樞密使張浚,要求“凡事一依(金)皇統以來舊約(按指“紹興和議”)”,并索取“侵地”和貢賦。南宋關于地位平等和重議劃分疆界的要求,遭到金世宗的完全拒絕,宋金之戰勢所難免。

宋孝宗決定對金作戰以改變宋金臣屬關系,同年四月,命樞密使、都督江淮軍馬張浚督軍北伐。五月初,張浚命宋将李顯忠、邵宏淵分别自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盱眙(今屬江蘇)渡淮北攻,李顯忠首先攻克靈璧,金河南路都統奚人撻不也(《宋史》作右翼軍都統蕭琦)戰敗出逃後降于李顯忠。邵宏淵兵圍虹縣(今泗縣),李顯忠揮師東進,虹縣金守将泗州知州蒲察徒穆等向李顯忠投降,都督張浚随即渡江前往濠州督戰。中旬,李顯忠率軍進攻宿州,守城金軍不遵守堅壁清野守城待援的軍令,出城抗擊宋軍,被宋軍打得大敗而逃。李顯忠軍首先攻下宿州北門,邵宏淵軍繼進,經過激烈巷戰,又殺敵數千,攻占宿州。金宿州防禦使烏林答剌撤等率殘軍北逃。

宋軍攻占淮北重鎮宿州,一度使南宋君臣大為振奮,随即任命李顯忠為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讨使,邵宏淵為副使,孝宗也下诏親征。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7

宋軍迅速攻占靈璧、虹縣、宿州,也震動了金世宗,随即派中使督戰,金左副元帥纥石烈志甯(撒曷辇)立即率精兵進攻宿州,李顯忠率所部主動出擊,連日激戰,金河南道副統、勇将孛術魯定方戰死,雙方傷亡都在萬人以上,勝負相當,但邵宏淵不僅按兵不援,而且還制造謠言動搖軍心,邵宏淵之子及邵部中軍統制等首先乘夜南逃,其他将領也相繼南逃,李顯忠移軍入城後,仍制止不住将領的逃亡。金軍加緊攻城,李顯忠親自上城守衛砍殺攻城金兵,邵宏淵仍坐視不援,宋軍遂于夜晚撤軍南還,諸軍潰逃,軍資盡失,金軍也以傷亡重大而未窮追,宋軍遂移軍守淮,史稱“符離之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9,紹興三十二年四月戊子。

南宋末年抗元曆史(南宋冷知識隆興和議)8

符離之戰,不僅挫折了南宋抗金派的意志,議和活動又開始進行,而且秦桧黨羽湯思退重新上台任右相後竭力主和,當南宋遣使議和時,“上皇甚喜,谕上(孝宗)以欲自備一番禮物”,以表示太上皇宋高宗全力支持議和,湯思退随後升為左相。主戰的張浚雖升為右相兼都督,竭力反對和議,也得到宋孝宗的支持,但湯思退公然以太上皇宋高宗壓制宋孝宗,“請上(孝宗)以社稷大計,奏禀上皇而後從事”。以緻宋孝宗很生氣地批示:“敵無禮如此,卿猶欲和。今日敵勢非秦桧時比,卿之議論秦桧不若。”但宋孝宗仍下诏稱:“朕以太上聖意,不敢重違”,而進行議和活動,卻仍想以較好的條件才議和。金軍渡淮南下以壓宋議和,宋孝宗也積極部署抗金防務。十一月,湯思退被罷相(随後死于貶途中)。在與金議和的草約中,表明不再向金稱臣,“請正皇帝号,為叔侄之國,易歲貢為歲币,減十萬”。閏十一月,宋使與金左副元帥纥石烈志甯就上述條件初步達成協議。十二月,宋使以正式國書出使金朝。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15)正月,宋使到達金都面呈金世宗。因和議基本上已于隆興二年(14)冬達成,所以史稱“隆興和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