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曰:“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笾豆之事,則有司存。”8.4
解釋孟敬子,魯國的大夫仲孫捷
“問”, 探問
“道”可以說是禮儀之道,而不是一般的“道"
“動”是變動的動,在這裡有注意容貌使之嚴肅的意思
“遠”,形容詞作動詞用,使動用法,舊讀 (怨)
“暴慢”,粗魯怠慢
“正”,端正
“顔色”,臉色、神态
“信”,誠信
“鄙倍”,鄙俗悖理
“倍”是“背”的通假字,義也通“悖”。
“笾豆之事”指陳設禮器之類的瑣事
“笾”和“豆”都是古代容器的名字
“有司”, 有關部門、有關官員
“存”,在
大意
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去慰問他。曾子說:“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格外悲哀;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特别善良。(在禮儀這個問題上)君子注重的是三條:第一,端肅自己的容貌,這樣就可以遠離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了;第二,端正自己的神态,這樣就接近誠實可信了;第三,注意自己的措辭和語氣,這樣就遠離鄙俗和悖理了。至于擺設禮器之類的瑣事,那是由有關部門負責(用不着君子自己操心)的。”
導讀
這段話看起來像是曾子去世前對孟敬子的告誡。孟敬子應該是曾子的晚輩,甚至學生。“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千古名言,到現在還活躍在我們的語言中。
容貌、顔色、辭氣,看起來都不是大事,但一個人的修養正在這樣的地方表現出來,别人看你,你看别人,都從這裡人手,能不慎之乎?往下當我們讀到《鄉黨》篇時,請注意前五條,看看孔子在不同的場合是如何注意容貌、顔色、辭氣的。
用閱讀去了解這個世界,然後愛上它
——閱世讀書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