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宣傳無償獻血

宣傳無償獻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8:12:29

人民網-人民日報

宣傳無償獻血(進一步提升無償獻血的服務質量)1

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區西單聯通大廈獻血方艙内,無償獻血志願者正在接受采血。 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宣傳無償獻血(進一步提升無償獻血的服務質量)2

獻血者在北京站獻血點咨詢無償獻血情況。 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今年6月14日是第十七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當天,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正式上線運行。此前,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啟用全國統一電子無償獻血證的通知》,要求各級衛健行政部門應當指導轄區内血站進一步提升無償獻血服務質量,依托電子《無償獻血證》建立“互聯網 無償獻血”服務模式,為獻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獻血活動是否安全?患者輸血需求怎麼保障?如何讓更多人參與無償獻血?日前,記者采訪了北京的部分無償獻血點和醫院。

街頭采血安全放心

獻血者上車前要測體溫、消毒,填寫疫情征詢表。獻血時,采血人員也有嚴格防護,配備護目鏡、隔離面屏等,獻血具備安全條件

“您好,我過來獻血。”

“好的,請出示健康碼。”

日前,賴文傑趁着午休,來到北京市西城區西單聯通大廈獻血方艙門口。掃一掃健康碼,測完體溫,工作人員又讓他填寫了《獻血者健康狀況征詢及知情同意》《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無償獻血征詢表》等表格。

血液檢查出結果後,賴文傑開始獻血。雖然全程佩戴口罩,但能看出他很放松。“這次獻了400毫升。”獻完血,他壓着手臂,與記者攀談起來。他今年21歲,在附近餐廳上班,這是他近3年來第五次獻血。“在醫院有很多意外受傷的人和血液病患者,他們用血需求很大。我還年輕,想多獻一點血,為社會做貢獻。”賴文傑神情堅定。

西單聯通大廈獻血方艙組長趙春麗介紹,平時方艙每天的采血量在35袋左右(每袋200毫升),2月份獻血量降低到個位數,4月份開始回升到每天約20袋。

“平時北京每天采血約1500袋,但今年2月份以來,每天采血才300多袋。”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最近北京各醫院對血液的需求量也在減少,每天約為700袋,缺口300多袋。

記者來到北京站獻血點,該獻血點組長趙偉正在介紹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查詢流程:“電子無償獻血證上線了,您可以回家查詢。”剛獻完血的志願者張帆打開手機微信,很快就找到了電子獻血證小程序。“以後如果要出示獻血證,不用随身帶紙質證件,手機一查就行,非常方便。”他說。

19歲的張帆是河南人,他本打算買票回老家,但因故取消了。在火車站退完票,他看到無償獻血橫幅,就走了過去。“第一次獻血有點緊張,但我獻出的血能救人,值得!”

獻完血,護士對采血工具、座椅等進行全面消毒。“做好消毒既是對獻血者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趙偉說。疫情防控期間,他和同事全程戴口罩、手套,方艙内還配置了一台大型紫外線消毒機。

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北門廣場上,也常年停靠着無償獻血大巴車。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當天,這裡的獻血者排起長隊。“疫情尚未解除,有人擔心獻血可能被感染,其實我們的防控措施很仔細。”第一醫學中心輸血醫學科技師吳璇說,“獻血者上車前要測體溫、消毒,還要填寫疫情征詢表。獻血時,采血人員也有嚴格防護,配備護目鏡、隔離面屏等,因此獻血具備安全條件。”

“北京市70%以上的血液來自各街頭采血點。”劉江透露,今年的世界獻血者日宣傳活動收效很好,在北京站獻血點,當天就接待180多名獻血者,采集了253袋血液。為方便大家就近便利獻血,北京市血液中心還進一步優化布局,增加采血點數量,适當延長熱門采血點的運行時間。

如何讓更多人參與獻血?劉江認為,有些城市對獻血者乘坐公交有優惠,還有人提出讓獻血者享受優先挂号問診等便利,這些激勵舉措值得借鑒推廣。

無償獻血利人利己

參加獻血可以給自己來一次快速體檢,能排查乙肝病毒、轉氨酶、貧血等。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需要輸血時,也可以優先獲得

血液采集之後,如何輸到所需患者的體内?日前,記者來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在血液病科,住院病房裡主要住着兩類患者:85%—90%是血癌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患者;10%—15%是重症骨髓衰竭患者。

解放軍總醫院血液病醫學部主任劉代紅介紹,對血癌患者來說,他們需要接受大劑量的化療,會損耗自身紅細胞和血小闆等,隻有輸入别人的成分血,才能維持對癌症的有效治療;對于骨髓衰竭患者來說,他們失去了造血能力,就更需要靠輸血來補充。此外,患者做完骨髓移植後,也需要輸血度過造血恢複期。因此,對于血液病患者來說,輸血的作用不可替代。

劉淳煦是一名血癌患者。“一年多前,突然晚上8點多就困得不行。”如此持續3個月,體力越來越差,還發起低燒,到醫院一查,竟然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這種病需要做骨髓移植,在這之前,劉淳煦接受了兩個療程的化療。大劑量的化療藥殺死了他體内大量的紅細胞和血小闆,光是第一個療程,他就輸了4袋紅細胞、兩袋血小闆。“今天輸血,明天指标又掉下來,就這樣要一直輸,否則沒法堅持完成化療。”

28歲的李玲也不幸患上此病。她化療時血小闆極低,很容易導緻出血。有一次她流血不止,險些危及性命,經過輸血治療才救過來。

從2003年起,呂忻就被确診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10多年間,他的血小闆一直很低。“正常人血小闆數值為100—300,而我隻有9,正常人血紅蛋白至少每升110克,我隻有每升40克。”呂忻說,因為長期貧血,他稍微一動就心率加快,髒器功能也被損傷。為了活命,每半個月就要輸2—3袋血小闆。

如今,呂忻做了骨髓移植,還需要定期輸入紅細胞和血小闆。“感謝獻血的好心人,輸血治療後我有了體力,走路也不喘了。如果沒有人獻血,我們很難活下來。”

醫院ICU的血液需求也很大。據統計,第一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床位數隻占全院的不到0.5%,用血量卻達到全院的4.5%。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康紅軍說,ICU主要有3種情況需要用血:一是通過輸血來糾正創傷、感染、營養缺乏等導緻的貧血;二是有些重症患者會出現凝血功能紊亂,需要新鮮冰凍血漿等改善凝血功能;三是中毒患者、肝功能衰竭患者等需要做血漿置換,清除毒素。

血液對降低外科手術死亡率也至關重要。解放軍總醫院肝膽胰外科醫學部主任劉榮說,除了手術中用血,術前和術後也經常要用血。比如,術前有些患者腫瘤破裂需要輸血;腫瘤手術後有出血,也經常需要輸血。

“有人覺得獻血有害健康,會導緻貧血,甚至會得傳染病,這是錯誤觀念。”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輸血醫學科主任汪德清說,科學實驗證明,正常人參與無償獻血反而對身體有益。獻血過程中能釋放鐵離子,人體内鐵離子過多,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獻血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獻血還可以加快身體新陳代謝,對健康有益。

趙偉介紹,參加獻血還可以給自己來一次快速體檢,排查乙肝病毒、轉氨酶、貧血等。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需要輸血時,也可以優先獲得。獻血并不會對正常人身體造成危害,獻血者獻出了愛心,幫助了他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多措并舉科學用血

推廣合理用血先進理念和自體血回輸技術,積極開展創傷小、出血少、成熟可靠的微創手術,減少術中出血和異體血用血需求

為了緩解血液緊張,各級醫療機構一方面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另一方面加強血液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我們結合近3年用血數據和疫情防控醫療工作特點,加強醫療機構血液庫存預警調控,測算疫情防控期間各醫療機構的用血合理數量,确定每周供應紅細胞3500單位的保障目标。依靠街頭随機采血、團體計劃獻血和兄弟省份少量的血液調劑,基本能夠滿足疫情防控期間的用血需求。”劉江說。

“從前我們科室被稱作血庫,後來改叫輸血科,如今更名為輸血醫學科。改名的背後,是科室專業力量的提升和管理職能的拓展。現在我們已深度參與臨床指導用血,開展輸血治療,并對醫院用血進行精細化管控。”汪德清說。

“能不輸就不輸,能少輸不多輸,要輸先輸自體血”,這是輸血管理的原則之一。汪德清解釋,這首先是因為輸異體血可能存在排異等數十種不良反應,更重要的是為了緩解用血緊張。醫院對手術患者盡量用自體血輸血,術前先采集,術中、術後再回輸,目前這種方式已占到手術輸血患者的30%。

為了科學用血,輸血醫學科還研發了一套智能用血管理系統,能夠監測各科室醫生用血數據和患者需血情況。目前該系統已在20多家醫院安裝和使用。

“點開系統,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各科室、醫生乃至不同手術的用血記錄,還能評估患者的合理用血量,我們會每月形成一份智能報表,用數據說話,提醒臨床醫生避免不合理用血。”汪德清認為,隻有科學用血,才能幫助更多急需用血的患者。

“血癌患者積極治療的周期長達1年半,我們這裡4個病房,其中3個都是‘用血大戶’,每天要消耗5—10個單位的紅細胞、血小闆等。”劉代紅介紹,“輸血醫學科會定期召集各科室開會,對用血量、自體血使用比例等進行回顧分析,摘出典型案例詳細講解,這對減少血液浪費很有幫助。”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表示,近年來,醫療機構對臨床合理用血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加強臨床用血培訓、評價、監督、管理和考核,推廣合理用血先進理念和自體血回輸技術,積極開展創傷小、出血少、成熟可靠的微創手術,減少術中出血和異體血用血需求,在提高輸血安全的同時,也節約了血液資源,有效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