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開展上黃水庫水渠清淤工作 胡宇璟供圖
中新網金華8月30日電(張益聰 陳晨 施如意)浙江省永康市,地處錢塘江與瓯江水系的分水嶺,兩大水系在此“分道揚镳”,因此有“鲫魚背”之稱,而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永康市水資源先天不足的困境。
據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6月26日出梅後,浙江省進入晴熱少雨天氣,而作為缺水地的永康,供水緊張和農業旱情無可避免。
永康市水務工作人員查看三渡溪灌溉放水到農田情況 盧怡曼供圖
“今年6月27日以後,一直到8月初立秋,永康市累計降雨量為103.5毫米,相較往年同期減少55%。”浙江省永康市水務局副局長李輝如是說,在“鲫魚背”上用水,百姓們一直以來都如鲠在喉,遭遇此次旱情更是如芒刺在背。
“今年高溫天氣來勢洶洶,我們的農田都幹涸龜裂,秧苗都已經被曬得幹枯發黃了。”永康市龍山鎮樟塔塘村種糧大戶胡大哥表示,7月正處于秧苗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遭遇如此旱熱天氣,如不及時引水灌溉,農作物産量預計會有所減少。
永康市石柱鎮大橋頭泵站提升改造 永康市水務局供圖
其實,早在2022年初,氣象部門就曾預測,7月以後,永康市可能會進入較長一段時間的少雨期,而恰逢6月初,永康市遭遇連續強降雨,因此永康市提前謀劃水庫蓄水工作,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後一場雨”的态度,迎接每一場強降雨期間的水庫蓄水調度。
例如,永康市楊溪水庫曾于6月11日、6月19日兩次開閘洩洪,在科學調度和安全防汛的前提下,每次都保持蓄水量的高位動态平衡,為防汛騰出空間,為抗旱備足“彈藥”。
待到抗旱戰役打響,永康市早就擦亮了供水的“武器”,除了提前清理引水渠、保障灌溉渠道通暢,田間地頭的一間間水泵站也成了抗旱的“橋頭堡”。
永康市田間地頭放水保農收 永康市水務局供圖
走進洪福村湖塘自然村水泵站,數字化系統與水泵機相結合,放水員隻需輕輕一按,便可一鍵啟動水泵,該泵站放水員呂旭戰表示:“通過手機操作,還可遠程控制泵房水泵的開啟,并實時監測水量,精準放水,大大提高了節水成效。”
從山塘水庫,到田間泵站,至水渠灌溉,眼見汩汩水流滋潤了幹涸的田地,該村種糧大戶段榮祥說:“今年多虧了這些泵站,糧食穩産有希望了。”
據悉,自2022年3月至今,永康市提前完成農業灌溉泵站提升改造任務,涉及30個村莊,保障灌溉面積9700餘畝,受益人口2萬餘人。
然而,由于保農灌溉用水量持續走高,且不斷受高溫幹旱影響,目前永康市76個單聯村供水站中,已有2座水庫和14座山塘處于低位蓄水或無蓄水,保農抗旱的用水攻堅戰進入白熱化。永康市緊急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要求水務、氣象,以及農業農村等部門開展會商研判,同心合力做好防旱抗旱及保水供水工作,并精細用水供水,将水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截至8月24日,永康市在本次旱情期間,為水稻穩産灌溉放水共計1156.9萬m³,在确保城鄉日常供水平穩的基礎上,保障了種糧大戶農業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