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惜杜鵑花爛漫
——詠杜鵑花古詩詞賞析(上)
王傳學
杜鵑花是我國的名花,其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将“羊踯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美麗的杜鵑花爛漫于山野,妝點着園林,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歡心,成為人們觀賞、吟詠的珍貴花卉。
關于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禅位後隐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又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自唐宋以來,詩人,詞人對杜鵑花皆多題詠。詩人贊美杜鵑花,首先贊美她的紅色。
傳說杜鵑花的紅色是望帝的血淚染成的,才那樣紅豔。唐代詩人韓偓的《淨興寺杜鵑一枝繁豔無比》,就此展開了聯想:
一園紅豔醉坡陀,
自地連梢簇蒨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
隻應偏滴此叢多。
詩人寫道:淨興寺一整園的杜鵑花開放了,它的紅豔色彩不禁讓人沉醉。(坡陀,顔色鮮紅的樣子。) 有一叢杜鵑花自底部與頂端相連,如同聚成一團的紅色綢紗。(茜羅,绛紅色的薄絲織品。) 蜀國望帝的魂魄一直未歸,在這園中哭泣落下的血淚,才染紅出這一片杜鵑花。為何這枝頭的一叢花紅的更深,應該是望帝在此泣下的血淚偏多了吧。(蜀魄:蜀國國君望帝的魂魄。傳說望帝被大臣推翻統治,逃走後複位不成,死了化為杜鵑鳥,每日哀啼泣血,染紅了杜鵑花。)
詩人在淨興寺賞花,看到一枝杜鵑花特别豔麗,于是突發奇想,覺得可能是望帝的血淚在此處多滴了一些,才使得這枝花格外紅豔。
詩中描繪生動,聯想自然,給人美的感受。
唐代詩人成彥雄的《杜鵑花》, 贊美杜鵑花的豔麗: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怨豔”,是說杜鵑鳥怨,杜鵑花豔;“謝豹”即杜鵑鳥。
詩中說,凄涼的“寒食”夜裡,杜鵑鳥一聲聲的啼叫,曠野寺院旁邊的數朵杜鵑花綻開了。那火紅的花朵,大約是杜鵑鳥啼叫時滴的血染成的吧。太陽西斜,杜鵑鳥時而從林中飛出又飛進,殘陽之光照在杜鵑花上,夕陽景色美如畫。
唐代詩人曹松的《寒食日題杜鵑花》,則突出了杜鵑花的紅豔似火:
一朵又一朵,并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寒食節期間本來是要禁止煙火,人們隻能吃冷食。可是寒食時節開的杜鵑花一朵又一朵,火紅一片。就像是誰家在寒食節沒有禁火一樣。詩中把杜鵑花的紅色比作寒食節未禁的煙火,突出了杜鵑花紅色的濃豔。
唐代詩人施肩吾的《杜鵑花詞》,将杜鵑花與佳人比美”:
杜鵑花時夭豔然,
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甯莫遣春風吹,
留與佳人比顔色。
詩中寫道:杜鵑花開花時妖豔無比,就像火燃燒一樣。可惜她的美麗不被京城裡的人們看重。詩人不由得叮囑春風不要把杜鵑花吹散了,應該讓她留下來與佳人比比顔色,看哪個更美。詩寫得自然風趣,表現了詩人賞花、愛花、惜花的情懷。
宋代詩人楊萬裡的《杜鵑花》,盛贊杜鵑花的豔麗:
何須名苑看春風,
一路山花不負侬。
日日錦江呈錦樣,
清溪倒照映山缸。
錦江:在四川省成都市南。
此詩寫山中杜鵑花的美麗。詩人說,要欣賞春天的美景,何必要去那些有名的園林裡,其實真正的美景在山中,一路山花爛漫絕不會辜負你。為什麼蜀中錦江裡天天呈現着錦緞一樣的絢麗色彩呢?那是因為清澈的錦江中流動着映山紅那火焰般鮮紅的倒影。
詩人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杜鵑花的美并不遜色名苑美景、錦江杜鵑花倒影的錦繡絢麗,寫出了杜鵑花的火紅之色和繁盛之态,表達了對山中杜鵑花的驚喜、贊歎之情。
宋代詩人袁甫的《映山紅》,贊美杜鵑花的臨水風姿:
山花無數笑春風,
臨水精視迥不同。
喚作映山風味短,
看來恰惟映溪紅。
春風吹拂,漫山遍野的山花綻開笑臉,而臨水的那片杜鵑花與其他的山花迥然不同,開得格外紅豔。把她叫做映山紅吧,覺得風味少了些,她們臨溪開放,看來叫做映溪紅更為恰當。
詩人将杜鵑花改名為“映溪紅”,其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明代詩人蘇世讓的《初見杜鵑花》,贊美杜鵑花紅似海霞:
際曉紅蒸海上霞,
石崖沙岸任欹斜。
杜鵑也報春消息,
先放東風一樹花。
詩人贊美杜鵑花紅似海上升起的朝霞,她不選擇環境,不管是在石崖還是在沙灘 ,都能茁壯地生長。 她迎着東風,滿樹開花,向人們報道着春天的消息,為春天增添絢麗的色彩。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酷愛花卉,他從江州(今九江)調赴四川忠州(今忠縣)任職時,他把心愛的杜鵑花(山石榴)也帶到忠州,第二年就開了花,開的和原來一樣多,對此事他于公元820年寫有《喜山石榴花開》:
忠州州裡今日花,
廬山山頭去年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
還喜花開依舊數。
自居易還寫有贊美杜鵑花的詩:
九江三月杜鵑來,
一聲摧得萬花開。
閑折二枝持在手,
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
芙蓉芍藥皆蟆母。
(《山石榴寄元九》節選)
詩人把杜鵑比做人間的美女西施,相比之下芙蓉、芍藥卻成了醜婦。
白居易還寫有一首《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
雲中台殿泥中路,
既阻同遊懶卻還。
将謂獨愁猶對雨,
不知多興已尋山。
才應行到千峰裡,
隻校來遲半日間。
最惜杜鵑花爛漫,
春風吹盡不同攀。
詩人贊美山中的杜鵑花開得爛漫絢麗,是暮春一道亮麗的風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