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法治社會就是依據法律來進行社會治理。
為此就必然要形成一個法律體系。
可以這麼說,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越完善,那麼這個國家的法治水平就越高。因為當用法律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滲透到這個社會的各個領域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會更加合理,更加和諧,更加有秩序的去運行。這也正是法律的首要價值不是正義,而是秩序的内外原因。
一個國家的法治建設需要法律體系,而一個法律體系的構成的主體部分,乃是法律規範,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法條。
那麼法條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麼内外的構造和模式,這就是我今天要讨論的問題。
法律規範的三要素法律規範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幾乎任何的法律規範(即法條)都是依靠這三個部分組成的。
當然技術性規範除外,所謂的技術性規範因立法水平的發展而産生的一種獨立的規範,它都是以一些事實性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法律規定,本法于某年某月某日開始生效,這就是技術性規範。之所以技術性規範不由以上所述的三個部分構成,是因為技術性規範并不解決實際問題,換句話說它并不體現法律固有的功能。技術性性規範所體現的是立法水平的進步。
假定條件假定條件所确立的條件是從大量的實際事實中抽象和概括後所得出的條件,假定條件是法律規範得以适用的前提。假定條件一般以,如果……………,的形式去呈現出來的。
假定條件作為法律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必須要體現在法條的第一部分,但是如果某種事實已經廣被公衆所了解,哪怕是一個不懂法律的人也可以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做出準确的判斷,那麼可以省略假定條件。比如殺人,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什麼叫殺人,所以刑法沒有解釋殺人的概念。
如果說假定條件可以因為公衆已經了解而可以省略的話,那麼行為模式就一定不能省略了,即使是公衆了解也不能省略,從另一方面說,公衆也不可能對行為模式了解。
行為模式是法律為公民設置的行為的固定模式。公民依據法律的規定才得以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去做自己哪些不能做。因此行為模式是整個法律規範中最核心的部分。
法律後果是指公民違反法律所設置行為模式之後,根據法律的要求應該承擔的一種法律上的責任。
法律後果是法律規範必不可少的要素,因為如果沒有法律後果,那麼法律就沒有權威性,就沒有威懾力,就不會被公衆所服從。
比如,法律規定了不能殺人,如果沒有規定故意殺人的判處死刑,那麼這個規定就沒有人去遵守了。
法律後果通常以兩種模式去呈現,一種是積極的後果,一種是消極的後果。積極的後果,往往體現為這麼做所能夠得到的法律的贊揚,甚至是獎勵。消極的後果往往體現為這麼做所要承擔的不利的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