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根據學者近年來的考證,故事原型可能發生于“廣東南雄府”。11月5日,湖南省昆劇團到廣東韶關南雄演出《牡丹亭》,讓這一著名劇作“重返故事現場”。
根據《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了〈牡丹亭〉》一書的作者周松芳博士的研究,湯顯祖的故鄉臨川,位于南京到廣州的“走廣”路線上,41歲那年,因貶谪徐聞,湯顯祖親自“走廣”,種下與嶺南的情緣。
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的藍本,是學界普遍接受的主流觀點。《杜麗娘慕色還魂》中出現了類似表述,“南宋光宗朝間,有個官升授廣東南雄府尹。姓杜,名寶,字光輝,進士出身”。明代《胡氏粹編》(含《稗家粹編》)也記載了有關《杜麗娘記》的文字:“宋光宗年間,廣東南雄府尹姓杜,名寶,字光輝。生女為麗娘年一十六歲聰明伶俐。”
這天上午,昆劇折子戲《牡丹亭·驚夢》在南雄珠玑鎮珠玑裡東戲台上演。戲台始建于清乾隆1775年,建成後一直作為當地及省内外戲班的演出場所,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清代詩人朱彜尊的詩作《雄州歌·浈江西下墨江流》中的“十部梨園歌吹盡,行人虛說小揚州”,就是戲台當時一帶繁華景象的真實寫照。
(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