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10時38分,我們迎來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不過這暑意也不妨礙我們覓得一方清涼意:荷風送香,竹林覓螢,江樓摘星,蒼山攬松,沉李浮瓜,涼衫冰藕,枕書而眠,心靜生涼。不疾不徐,不煩不躁,過好小暑,方顯智慧。
小暑·一隅
執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插畫《二十四節氣之荔枝季》
央視新聞《夜讀》X 水墨畫家皇小小獨家呈現
小暑:
紅裳翠蓋臨暑氣,開軒乘夕涼
作者 | 談正衡
節選自《節氣的呢喃與喊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意為小暑雖熱,但還不是最熱。
要說“熱在三伏”,小暑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緊接着,就是一年最熱的季節大暑。所謂苦夏,就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伏者,“伏藏”也,人們應當宅在家中少外出,以避暑氣。
驕陽似火,大路小路都被曬成灰白色,蜿蜒着,朝綠野裡伸去。狗躲到樹蔭底下吐着舌頭喘氣,豬在泥水裡打汪,牛也全在塘梢裡泡着。
曬得泥鳅一般黑的孩子們,紮猛子,打水仗,堆戰馬,有時會爬到水邊一棵歪頸子樹上,像下餃子般一個接一個往下跳,砸得水花四處迸射,他們稱這為“栽水”。
菜園裡一片青蔥水靈,豇豆架上拉出了一束束細長的嫩莢。辣椒在仲夏的陽光裡嗖嗖猛長,一天一個樣,半人高,碎花落,一群乖巧伶俐的小辣椒們在枝葉間探頭探腦,叽叽喳喳,交頭接耳。
南瓜盡力撐開碩大五角形花瓣,閃着絲絨一樣的燦黃光澤,日頭越猛,結出的瓜才越粉甜好吃。
冬瓜多毛的藤子,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有的攀在水塘邊瓜架或是矮牆長籬上,有的借助樹枝引領,爬上有煙囪的披廈屋頂,日後會在這些地方結下一個個比枕頭還要大的長滿白霜的瓜。
“越熱越出稻”,早稻正在吐穗,處于灌漿後期,田腳幹幹濕濕才好。中稻已分蘖(niè)拔節,快要進入孕穗期,剛剛追施過穗肥。那些有着黑斑紋的大青蛙就伏在涼潤的稻棵下,既可捕捉水裡生物,又可伸出長舌粘食停落葉尖上的小飛蟲。
“伏天的雨,鍋裡的米。”進入燒烤模式,地面烤得燙腳,午後至傍晚便常有雷陣雨過來拜訪。由于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埂”。雷陣雨極受水稻歡迎,每一次雨後,圩野都越發青翠鮮碧,或許還有彩虹跨越,許多興興頭頭的黃顔色蜻蜓從荷塘上點水而過,煞是好看。
伏天飯食,清熱敗火是王道。以絲瓜或冬瓜加蚬子煮成乳白的一盆湯,微腥甜鮮,一氣喝下一大碗,頓覺上下通透,周身清爽,可算得上一劑禦暑良藥。
剛從塘裡剁上來的花香藕,切片淋上蜂蜜,入口無渣,可作午間點心。
晚上喝粥,講究的人家用荷葉、綠豆、扁豆、薏米熬出來,一碟鹹鴨蛋、一碗小鹹魚外加一碗炒辣椒癟。
晚蟬長鳴,許多流螢在頭頂上空飛來飛去,一家人坐在涼風習習的院子裡,吸溜吸溜把一缽稀粥喝了個風卷殘雲。
小暑·風俗
小暑入伏
小暑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氣溫卻一直在升高,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或超過30攝氏度,伴随着滾滾熱浪,一年中最熱的“三伏”也近在眼前。伏天是溫度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時段,在小暑節氣中,7月16日開始進入“三伏”中的頭伏(初伏),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
小暑三候
小暑一候,溫風至,說的是蒸騰的暑氣襲人。小暑二候,蟋蟀居壁,指蟋蟀躲藏在陰涼之處。等到了大暑,蟋蟀長大了,不想再“面壁”了,就到野外嬉戲和争鬥。小暑三候,鷹始鸷(zhì,兇猛),在古人看來,此時的鷹變得異常兇猛,殺氣乍現。
食新曬書
節交小暑,我國各地有“食新”習俗,即吃新米、喝新酒。民俗中的“吃新”有“吃辛”之意,即把辛苦全都吃下去,期盼來年少受勞苦,風調雨順,日子越過越好。此時節,民間還有曬書畫、曬衣習俗。古時六月初六,若陽光充足,書生紛紛将書示日,令書頁浸透光線,驅趕書蟲。
心靜自然涼
天一熱極,人便極易生無名火,心煩意亂,困倦乏力,小暑遇大熱,是對生理的折磨,更是對心理的磨砺。除了各種銷暑妙招,倍受古人雅士推崇的還有“心靜自然涼”五字箴言。曆酷暑而不失風度,亦是有涵養有智慧的體現。靜中取定,戒躁戒怒,令心神既安且靜,亦是苦夏修身修心之道。此外,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膩生冷之物,多食綠葉蔬菜及苦瓜、絲瓜、南瓜等,水果則以西瓜、櫻桃、桃子、山竹等為好。
小暑·草木人間
此刻,
荷花開得正好,
願你也不負時光,盎然一方。
這個小暑,祝你好運“蓮蓮”!
配圖 | 視覺中國
今天不少人被一曲《最偉大的作品》刷屏了,
最偉大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締造,
而這在歲月中流轉、各美其美的二十四節氣,
又何嘗不是古人與自然共譜的最偉大的作品?
願你的日子如詩如樂,
也把小暑過成一曲餘音繞梁的旋律。
話說,如果你的小暑是首歌,歌名叫什麼?
等你來留言區分享吖!
監制 | 李浙 編輯 | 王若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