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風
“性格”各不同
古人常以風向的季節更替規律言時令,訴衷情,使風這種随季節而恒定轉換的自然力因人的慧心妙手而極富感染力和表現力。
東風作為春的借代詞,與花、樹、月、雨、雪等相伴而言,春,洋溢着春天的生機,表達出溫馨、歡欣的豐富意象。北宋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不僅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美麗,還引導我們從尋常自然景象中感悟哲理。
東風從一種不帶有任何主觀情意的自然現象常被刻意營造成抒情意象,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體驗、情緒和心态。南唐詩人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用“東風”反襯“傷逝”之情;晚唐詩人李商隐《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離别的情緒。
南風常指代夏風,多用于表達輕松愉悅的心境。唐代詩人李颀《送陳章甫》:“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讀起來輕快舒坦,充滿鄉情,展示出一種曠達的情懷。南風有時也叫“薰風”,如蘇轼的《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南風還有一些特殊的寓意,宋代劉頒的“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把南風寫成是一個十分诙諧而又善于戲谑的老朋友。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中的“南風吹歸心,飛堕酒樓前”,寫出了詩人歸心似箭的急迫心情。
古人稱秋天的風為西風,常象征秋之肅殺,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涼色彩。元朝馬緻遠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中最有筆力的就是西風和夕陽的選擇,西風的蕭條和肅殺、夕陽的孤寂和凄冷,兩者交織融合彙成一個渾圓的秋境。五代詩人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
西風不僅是自然之秋的表征,也隐喻了人生之秋在其中,宋朝女詞人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寄托相思之情;北宋詩人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感傷韶華已逝。
北風一般代表着寒冷,而且常常伴着雪花。唐代詩人高适的《别董大》:“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描寫出“落日黃雲,大野蒼茫,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這種苦寒景象隻有北方冬日才出現。岑參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古人往往以北風的磨砺來表現人的堅強或豪邁情懷。明代詩人于謙《北風吹》寫道:“北風吹,吹我庭前柏樹枝。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棱棱還自持,冰霜曆盡心不移。”以柏樹的枝幹堅挺,不怕嚴寒,生長得郁郁蔥蔥來比喻人的節操。
風是流動的空氣,是大氣中的自然現象。古人詩詞中的風向和季節密切相關,絕非閑來之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密切的,作為常與風打交道的氣象人,欣賞古人的這些詩詞就像桂花一樣十裡飄香,沁人心脾;就像汾酒一樣濃烈豪爽,心曠神怡;就像龍井茶的餘香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