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說的話?“為什麼就跟你講不通呢?”媽媽的聲調開始提高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孩子不聽話說的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就跟你講不通呢?”媽媽的聲調開始提高了。
也沒有了之前的和氣,還似乎忘記了這是在小區大門口。
三歲左右的兒子,騎在平衡車上,一直嚷着不回家,還要繼續玩。
而且還不許自己的新玩伴回去。
他的玩伴是一個年齡相仿的女孩,騎着自行車,在一旁靜靜地看着。
兩位媽媽輪番勸着小男孩,“明天再約,早點出來玩吧”
“你看,四周的人都要回家了。”
可是倔強的小男孩就是不聽,說要玩,不回去。
小女孩跟着媽媽回去後,小男孩就更急了,也不知道怎麼玩下去,就在原地沒動,媽媽的火氣卻上來了。
因為講了這麼久的道理,還是不聽。
最後就開始責備他了,說他不聽話,還吼他,“你玩啊,你自己玩個夠。”
“明天不要出來了,我不想帶你出來丢人。”
最後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車子回去了。
我那時剛好在大門口等小朋友回來。
看到小小的男孩被媽媽反問着、質疑着、責備着。
看到媽媽焦急的心,慢慢竄起的火氣。
真想告訴她:其實這個時候,不要跟一個三歲的小男孩講道理。
因為他滿腦子都是繼續玩,好不容易遇到喜歡的玩伴,多麼美好快樂,誰舍得呢?
他根本聽不進你的道理。
那可以怎麼辦?
試試轉移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的行為。
比如可以告訴他:“我們一起去滑滑梯那邊,看有沒有小朋友在玩。”
這時就能引起他的注意力。
這一招在我家小朋友小的時候,屢試不爽。
當他們願意去的時候,就不會再跟你較真當前的問題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趁機約定好時間。
“你看,已經不早了,我們還去玩10分鐘,就回家,可以嗎?”
孩子一聽,還可以玩,往往都會痛快的答應。
然後在五分鐘的時候提醒他一次。
最後時間快到了的時候,再提醒一次。
這樣,他們會很願意配合。
當然,有時也不會管用,就是好幾個孩子玩瘋了的時候。
這樣的時候不多,我覺得可以特殊對待,讓他們痛快的玩。
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用上面的辦法,能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
還能避免自己在公共場合對孩子發脾氣。
也能讓孩子感受的是商量,而不是父母的強迫。
讓孩子從小感受到被尊重和能商量,真的很重要。
這決定了他們自尊心、獨立性、人際交往的很多方面。
所以,當講不通道理的時候。
第二招就是試着“雙方各退一步”。
這一招經常會用在跟大孩子的溝通中。
因為他們有了自己堅定的想法和脾性。
在很多父母的心裡,是把自己當支配者,而孩子隻能做服從者的。
所以會要求孩子無條件聽從自己的安排,而不管孩子内心是不是不滿或者反抗。
他們利用恐懼來控制孩子。
隻要你不服從,就要被教訓一頓。
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是很痛苦的。
所以越壓制,到了青春期,他們覺得自己有了反抗的力量和機會時,就會越爆發、越叛逆。
而尊重孩子的父母會懂得讓步。
這種讓步不是縱容,因為這不是毫無原則的滿足孩子。
而是能看到孩子的需求,聽到孩子的聲音。
這能避免很多大人的誤解。
我也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跟小朋友僵持。
比如有時到了練習鋼琴的時間,可他卻不想去,還是捧着課外書。
“我還看一會兒。”
“馬上去,不要看了。”如果這樣說的話,他往往會很反感。
“還看多久呢?”如果這樣問,就會好很多。
“10分鐘!”他說。
“那好,10分鐘。”
到了時間的時候,提醒他一下,就會立馬放下書,開開心心地去練習。
那這樣做,是不是每次都會跟我們讨價還價?
當然不會每次都這樣,因為孩子心裡明白,有些事不需要讨價還價。
而有些事,這樣做也沒有效果。
比如把練習取消,沒有特殊原因,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時候,看到父母氣得拍桌子,而孩子漲紅着臉對抗着。
這時最需要的就是冷靜,冷靜下來後再商量。
親子關系中,不要争輸赢。
當冷靜下來後,有了愛和寬松的溝通環境時,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最後說說第三招,就是“攻心”和“行動”。
跟孩子相處,一定要努力去讀懂孩子的心。
可是現實是太多太多的父母正失去耐心,都沒有時間去傾聽孩子,更何況是去理解孩子的内心。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要想想他這樣說的緣故。
孩子隻是舍不得玩伴,又不是故意跟你置氣。
反而是大人的急躁誤解孩子的心意。
假如你能像個孩子那樣,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那會收獲孩子的信任和親密的愛。
當然,讀懂了孩子,理解他們的行為,僅僅是知這個層次。
我們還需要“行”。
這個“行”就是父母的行為榜樣。
這可比講道理又用的多。
比如很多爸媽問我:“魚爸,怎麼才能讓孩子愛閱讀?”
答案有一半在父母身上,“父母是不是愛閱讀,是不是真的重視閱讀。”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這個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的。
也許剛開始會很難,但是去做了,而且堅持下來就會收獲到效果。
宋代有一個牛爸叫蘇洵。
他在兒子們出生前,還是一個潇灑公子。
可是當他知道自己當爸爸後,性情就變了。
三字經中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而且他不僅僅自己努力讀書,還影響着蘇轼和蘇轍兩兄弟。
還有一個這樣的小故流傳着:
每當孩子玩鬧的時,蘇洵就故意躲進角落,拿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着。
每一個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他們上前探尋父親的“秘密”,他又連忙把書合上,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
久而久之,兩個孩子便對書本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即便父親不在身邊,也會如饑似渴地閱讀父親的藏書。
我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的言傳身教,勝過千百個大道理。
所以,當你發現跟孩子講道理沒用的時候,試試這些法子吧。
這樣自己跟孩子都能輕松一點,關系親密一點。
來源: 重慶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