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為杜仲樹的樹皮。傳說是一個人的名字,因常服杜仲而延年益壽,最後成仙了,所以用其名來命名。杜仲樹剝皮後容易死掉,有段時間裡,杜仲很缺,今以大面積栽種,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杜仲皮裡含有特殊的杜仲膠,拉斷後會有出現粘絲,像藕斷絲連一樣,所以常炒後入藥。有生用、炒用與炭用之分。
一、杜仲的功效:
杜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功效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被譽為“平補安胎之要藥”。
常用于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堕,胎動不安等證的治療。現代研究發現,杜仲還有很好的降壓作用,常用于治療高血壓。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
《别錄》:“主腳中痠痛,不欲踐地。”
《藥性論》:“治腎冷臀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本草正》:“止小水夢遺,暖子宮,安胎氣。”
《玉楸藥解》:榮筋壯骨,健膝強腰。去關節濕淫,治腰膝痠痛,腿足拘攣。”
《本草再新》:“充筋力,強陽道。”
《本草備要》:“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能使筋骨相著。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胎漏,胎墜。”
二、杜仲的配伍應用:
1.用于肝腎不足,腰膝痠痛或痿軟無力之證。杜仲善補益肝腎,乃強筋健骨之要藥。治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常配伍補骨脂、胡桃肉等,即青娥丸。
杜仲功效與續斷相近,皆是補腎陽之藥,常配伍應用。治肝腎虛寒,陽痿、尿頻,常配伍山茱萸、菟絲子、補骨脂等溫補固澀之藥。
《内經》:“腰者腎之府,轉移不能,腎将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将憊矣。”
汪昂書中一醫案:
一少年新娶,得腳軟病,且痛甚,做腳氣治,不效。孫琳曰:此腎虛也。用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服,六日全愈。
2.用于胎動不安或滑胎之證。杜仲能補肝腎,故有安胎之功。治胎動不安,可單用研末,棗肉為丸服,即杜仲丸。若治習慣堕胎,常配伍續斷、芍藥等藥,或與壽胎丸配伍。
汪昂言:“慣墜胎者,受孕一兩月,用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二藥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則胎不墜。”
3.用于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之證。常配伍石決明、白芍、夏枯草、黃芩等藥。
杜仲還有一定的降壓功效,若血壓偏高或兼有肢體疼痛者,尤其中老年人群,可以杜仲與豨簽草配伍。
此外,杜仲炭與土鼈蟲共研末,黃酒送服,可治急性腰扭傷或腰間盤突出,有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二藥也可用于湯劑當中。
三、杜仲的用法用量:
杜仲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炒用療效較生用為佳。
汪昂言:“出漢中。厚潤者良。去粗皮剉,或酥炙、酒炙、蜜炙,鹽酒炒、姜汁炒,斷絲用。”
四、杜仲的應用注意:
杜仲屬于溫補之藥,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本草經疏》:“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得配本草》:“内熱、精血燥二者禁用。”
附藥:杜仲葉介紹
杜仲葉是杜仲的嫩芽,功效與杜仲相似,但力量更綿軟一些。
杜仲芽采摘于春季,得木氣最全,故能清熱明目,柔肝補腎。經常服用,有補肝腎,強腰膝,抗疲勞,抗衰老,美容養顔的功效。
杜仲葉味甘清香,非常适合做保健茶飲用。
~
——中醫實戰筆記20.8.10下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