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各種小鳴蟲

各種小鳴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18:43:02

各種小鳴蟲?為了幫助蟲友們更好地了解和飼養鳴蟲,老蔣打算推出鳴蟲小科普系列,介紹一些玩賞鳴蟲的基本知識,包括它們的形态、生态特性、習性等希望能抛磚引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各種小鳴蟲?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各種小鳴蟲(有趣的鳴蟲小科普)1

各種小鳴蟲

為了幫助蟲友們更好地了解和飼養鳴蟲,老蔣打算推出鳴蟲小科普系列,介紹一些玩賞鳴蟲的基本知識,包括它們的形态、生态特性、習性等。希望能抛磚引玉。

鳴蟲為什麼會鳴叫?

鳴蟲的鳴聲是同種昆蟲之間互通信息的方法。這種通信方法在尋求配偶、繁殖後代以及警戒自衛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不同種類的鳴蟲,它們鳴聲的高低、頻率各不相同。這些不同類型的鳴聲,在它們繁殖活動中,各有各的作用。如雄性蟋蟀發出的普通鳴聲,能招引數十米外的三尾子(雌蟋蟀)前來交配。當雌雄蟋蟀在一道的時候,雄蟋便會發出另一種聲調的鳴聲,吸引雌蟋交配。如另一雄蟋闖入時,互相就會發出鬥毆時的急促的鳴聲,聲調快慢也不大相同,這是一種顯示力量和示威的鳴聲了。

蟬被捕捉時,會發出非同一般的緊急而響亮的鳴聲,這種報警的鳴聲,能促使附近的蟬紛紛飛離,同時也可起恐吓作用,使鳥雀等獵獲者感到吃驚,造成乘機逃脫的機會。

鳴蟲同一個體的這種不同的鳴聲,給鳴蟲愛好者提供了多種天然的音樂。如金鐘兒等鳴蟲,放入雌蟲後,它的鳴聲會變得更加悅耳,更有韻味。至于不同鳴蟲那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鳴叫聲,更能給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

鳴蟲鳴叫時怎樣發出聲音?

鳴蟲品種繁多,發出的聲音更是花樣百出,各不相同,發聲的原理也很複雜,但主要有兩種形式,即音齒(音锉)和刮器(摩擦器)摩擦發聲和鼓膜振動發聲。當然,這裡是指鳴蟲的發聲機制。

音齒和刮器摩擦發聲

音齒多呈齒形或锉形的突起,排成一列;刮器是接受音齒摩擦的基物。音齒和刮器協調動作,反複摩擦,就發出了鳴叫聲。不同的鳴蟲,它的音齒和刮器着生部位不同,質地厚薄不一,發出的鳴聲也不同。

拿蟋蟀來說,音齒和刮器都生長在複翅内側靠近基部的地方。在一條斜行的較厚的翅脈上長着許多細緻的小齒,就是音齒。不同種類的蟋蟀,音齒數目不同,如金鈴子的音齒,每1毫米就有30餘個。即使同一品種的蟋蟀,音齒的數目也不完全一樣。在複翅間的邊緣上,音齒附近就生有刮器。刮器構造簡單,隻是翅邊緣的硬化部分。蟋蟀不鳴叫時,右翅蓋在左翅上。當蟋蟀鳴叫的時候,複翅舉起,約與背部形成45°角,向左右兩邊張開,又迅速合閉。這樣左複翅上的刮器便不斷與右複翅上的音锉發生摩擦,造成複翅的振動而發出聲音來,使整個複翅起了共振器的作用。

刮器對音锉的刮擊越重,複翅振動的強度就越大,鳴叫的聲音就越響。仔細觀察,複翅張開時,音齒和刮器并不摩擦,隻有在合攏時,音齒和刮器才接觸摩擦發音。當然,沒有張就沒有攏,兩個動作協調發音,缺一不可。

鼓膜振動發聲

鳴蟲的另一類鳴叫方法是用聲鼓膜振動發聲。這類鳴蟲都有聲鼓器,如蟬類的聲鼓器是生長在雄蟬腹部第一節兩側的兩片有彈性的薄膜。聲鼓與身體裡面發達的聲肌相聯系,外面有一塊起保護作用的蓋闆。種類不同的蟬,蓋闆大小長短不一,因而不同種類的蟬鳴叫時身體動作不一樣,聲音自然也不一樣。蓋闆和聲鼓之間,有一個空腔叫共振室,能引起共振,加強聲音的強度。

蟬的鳴聲主要是靠聲鼓和聲肌發出。聲鼓是一層脆韌有皺褶的向外突出的薄膜,與能迅速收縮的聲肌相連,周圍鑲有堅硬的圓環。聲肌收縮時将聲鼓往裡拉,聲肌松弛時聲鼓向外突,如此迅速的交換一次,便發出一次長聲和回聲。連續不斷的交換,便發出持續的鳴叫聲。由于聲肌收縮的快慢和強度變化起伏,聲鼓薄膜振動的頻率也随着變化,蟬在鳴叫時就可以發出音調有高有低的聲響來了。

(注:來源蔣青海2000年1月《鳴蟲欣賞飼養300答》•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