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陳東霞,寫作28年,畫畫4年
40歲前,無知無覺,混沌迷茫;40歲後,轉變思維,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
立志陪你找燈塔,升思維,擴眼界,開啟别樣人生。
親愛的你,聽說過思維導圖嗎,如果有學過,你可以快速浏覽,看看你了解的,跟我們的極簡思維導圖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如果沒有,恭喜你,你又将習得一門高效大法、傍身之技。
往下看之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你是帶着什麼目的來的,你想提升工作效率?學習效率?還是純粹看看而已呢?
你站在什麼樣的身份角色來看這篇文章?你想自己學會,還是想去教别人?
你想的不一樣,你看到的、聽到的,也會完全不一樣。
一 思維導圖是什麼
1 前世今生
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是英國的托尼博贊教授,他開創了一套圖文并茂的高效記憶工具,這便是最初的思維導圖。
後來他不斷精進叠代,出版了 80 多本書,并讓思維導圖成為風靡全球的思維工具。
2科學依據
究其本質,思維導圖的出現、傳播,有科學的理論依據。
徐斌教授《極簡思維》中,有關于大腦構成的論述。
198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得主羅傑·斯佩裡教授将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右腦雖然形狀相同,但功能卻大不相同。
左腦是“理性腦”,擅長文字、數字、信息的抽象推理分析;
右腦則是“感性腦”,喜歡圖像、色彩、藝術等等的空間感、想象力。
左腦和右腦的功能各有所長又互相聯系,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僅僅開發和利用了自己的左腦。
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面臨嚴峻的問題,原本左腦擅長的工作(例如數據分析、會計、體力勞動等重複性高、創意度低的工作),都會在不久的将來,被機器人取代。
思維導圖,就是綜合了左右腦功能,運用圖像、顔色、線條(右腦),分析、總結、提取關鍵字(左腦)等動作,進行全腦思維。
3極簡思維導圖
極簡思維導圖,不僅僅用來理清知識點,為記憶而記錄,而是先要有目标,以目标為導向,通過綜合統觀,站在高維的角度,用發散性思維,創新思考,左右腦全腦思維。
4、學習階梯
A 照貓畫虎,模仿記錄
B 提煉關鍵,分析綜合
C 形成模闆,在腦中畫
二 思維導圖為什麼
1、跟傳統流程圖和線性筆記的區别
首先形式不同
傳統的筆記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利于記憶, 而思維導圖是發散性的圖案加關鍵詞,簡潔高效。
其次思維方式的不同
傳統的筆記、流程圖是被動信息輸入,記錄,而思維導圖則是主動的,經過提煉篩選的邏輯、關鍵詞,可以快速理清思路,抓住關鍵信息,強化記憶。
最後達成目标不同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把分類綜合、邏輯思維、理性分析變成本能,形成自動化思維,比如,你想寫個科普文章,能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學”基本三問來搭框架。
2、可以快速高效記憶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可視化工具,我們的大腦更偏愛“圖形記憶”、“感性記憶”,相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對于可視化的圖案、精煉的文字,我們的記憶效率更高。
3、鍛煉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你能短時間内看完一本書,并做到這三點嗎?
A 迅速找到關鍵詞
B 理清整本書脈絡
C 說出書裡的精髓
通過思維導圖訓練,你就可以養成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全局思維,構建框架,有思路有章法,讓工作生活更高效有序。
徐斌共創讀書會大麗芳畫的思維導圖
4、梳理統合,查漏補缺
當我們沉浸于某個小點,就會囿于細節,看不到全貌。
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更直觀、更容易把握整體,發現漏洞,找到解決方案。
下一篇“思維導圖怎麼畫”。
文|東霞
極簡思維創新人
充滿好奇心,探索新領域,
成為創新思維引領者
腦中有圖心中有數腳下有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