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曆史,就是一部「挑戰與應戰」的曆史。
1934年,曆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出版了他的巨著《曆史研究》一書。書中總結全球或存或滅的26種文明時,得出了這個著名論斷。
《曆史研究》通過對近6000年來人類曆史的比較研究,揭示了各種文明形态及其起源、生長、衰落、解體的一般規律。湯因比認為,「挑戰不僅刺激它的對象産生一次成功的應戰,而且還要刺激它積聚更大的力量繼續向前進展一步:從一次成就走向另一次新的鬥争,從解決一個問題走向提出另一個新問題」。
我們今天要說的「三星手機發展史」,正是這樣一部「挑戰與迎戰」的曆史。
李秉喆創下的「三星家底」三星制造手機的曆史要追溯到1988年,在這一年的漢城奧運會期間,三星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電話SH-100。
不過,三星的曆史要比三星手機的曆史悠久得多。
三星成立于1938年,至今已經有84年的悠久曆史。當28歲的李秉喆在大邱西門市場創辦「三星商社」時,當時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主要靠向中國東北出口鹹魚等農副産品的「雜貨鋪」,能夠在數次戰亂、瀕臨破産中,發展成如今的龐然大物。
不過,從其公司名字來看,這一切正如李秉喆所料。
李秉喆之所以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三星,源于其在朝鮮語中具有獨特的含義。「三」在朝鮮語中通常代表着大、多且強,而「星」則是「永放光芒」的意思。李秉喆選擇「三星」這兩個字來命名自己的新公司,就是希望三星能夠做大、做強,并且長久不衰。
在用12萬買下釀酒廠「朝鮮釀造」為三星商社掘到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桶金之後,李秉喆于1948年11月創立了「三星物産」,這就是如今三星集團的前身。這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企業,李秉喆出資75%,其餘合夥人出資25%,開啟了三星集團的發展。
李秉喆出生在一個士紳家庭,但卻非常能夠吃苦耐勞、敢想敢幹。在成立三星物産後,李就曾直言:這一次決定創業的時候,我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現在少睡一點兒覺根本算不了什麼。
此後的創業日子裡,為了迎接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李秉喆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起到了關鍵作用。不過,這是做大蛋糕,關于怎麼分蛋糕,李秉喆也有自己的一套。
當時李秉喆實行「共同出資制度」,并不限制注冊資本,隻要是三星的職員都能夠出資入股,誰投資,誰就能夠從中獲得分紅。看過我們前面寫的華為手機發展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員工集體持股的方式,對于激發員工活力來說,作用巨大。
1969年1月13日,「三星電子」成立。此後從生産洗衣機、電視機到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三星電子的發展可以說正是韓國電子工業發展的縮影。
1987年11月19日,李秉喆因肺癌離世。1938年~1987年這49年間,三星在李秉喆的帶領下,從賣鹹魚起家到成為韓國的頭部企業,為如今的三星帝國以及三星手機的「奇迹」,打下了如下基礎:
一是,确定了三星的企業精神和文化制度;二是,确定了如今三星多元化的經營格局。
1)管理的三星三星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三星集團由李氏家族把持,在企業所有權上,俨然是一個傳統家族企業的形态。但是在企業管理方面,無論是李秉喆還是李健熙治下,卻是先進的現代企業模式。
1986年日本媒體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三星集團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組織和管理的能力。文章認為日本有「組織的三菱」和「人才的三井」,而在韓國則擁有「管理的三星」。
李秉喆曾經這樣說過:「在我經營三星集團50多年的生涯中,我隻想強調一點,那就是作為一個企業,它應該有屬于其自身的經營原則和哲學原則,而且還應該有以此為基礎的經營制度。而制度,是一個企業能夠健康發展的基礎。」
所謂「管理的三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人才第一,任人唯才而不是任人唯親(除了繼承權)。三星是韓國國内企業中,首個采用公開招聘制度選拔人才的企業。這在20世紀50年代,主要以血緣、學緣和地緣方式招聘的韓國,非常罕見。
李秉喆曾經在其自傳中表示:「我把人生80%的時間都用在了培養人才上,隻要是人才,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對他進行培養」。而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李秉喆特意成立了培養人才的專門機構三星綜合研修院(如今的三星人力開發院)。
此後,三星培養全球化人才的「地區專家制度」以及培養領導型、複合型人才的士官學院等制度陸續推出,為三星實現「人才第一」的企業經營理念,打下了制度基礎。
2.在人才第一的大原則下,三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實行了部門經營責任制。所謂「部門經營責任制」,就是把要做的事情進行分工,并指定一個負責人。
2001年7月《新東亞》雜志對當時的三星集團掌舵者李健熙進行采訪時,他說:「到目前為止,我從未直接幹預經營。我隻會偶爾以大股東或經營者的身份,為三星這艘大船馳騁商海掌舵護航。」
三星集團顧問尹鐘龍認為,三星集團最大的優點就是敢于授權。李健熙将企業管理權限全權授予專業經營人才,這是他最大的優點,也是推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3.「三星第一」的精神。也就是無論在什麼時候,「三星」都要做到最好,而「三星第一」精神的基礎,就是他的「人才第一」主義。
「三星第一」精神的發源于地,來自于1953年李秉喆成立的第一制糖廠。「第一」這兩個字,體現出了李秉喆一往無前、永争第一的決心。此後,三星成立的第一毛織、三星電子等下屬企業,均展現了其「永争第一」的精神。
2)多元化經營二是,三星的多元化經營格局。
我們都知道三星在芯片、内存、屏幕、傳感器以及智能手機等行業的市場份額,都處于全球領先。而這一多元化經營的傳統,其實就是來自于李秉喆時代。
三星從賣魚幹起家,發展到後面,基本上什麼都做,物産、制糖、造船、建築、人壽保險、醫院等,怪不得韓國人會調侃自己的一生離不開:稅收、死亡和三星。
韓國人曾經用一句話來形容三星所觸及的産業領域:「在韓國,你可以用三星的信用卡買一台三星的電視機,然後坐在三星地産開發的公寓中,觀看由三星贊助的棒球比賽。」
很難想象,一個企業怎麼可能同時做這麼多事情,卻又都做得很好。在我看來有兩大原因:
一方面,依靠于創始人李秉喆和接班人李健熙對于産業發展的把握(也就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挑戰與迎戰),三星始終走在行業的前沿,與時俱進,發展順應時代的産業。
上個世紀50年代,三星以制粉、制糖以及紡織等為主業,源于當時韓國國内物資缺乏,民衆對糖和西服的需求量增大。60年代進入重工業領域,70年代進軍重化工業,80年代進軍半導體行業,均是三星領導人在對于時代需求的精準把握下,實現的快速換道超車。
正是因為這種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使得三星能夠在經營夕陽産品供血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有實力投入到需要龐大資金且高風險的朝陽産業,分散企業的發展危機。比如說,當時李秉喆執意要進軍半導體行業時,之所以能夠在多年虧損還能進行反周期投資,底氣就在于有其他産業兜底。
另一方面,三星的多元化經營格局,實現了企業的「規模經濟」,為其實施複合戰略提供了各企業進行協同的條件。三星在李健熙時代實施的「新經營複合戰略」,将相關聯的基礎設施、設備、功能以及軟件等有效結合并發揮相互間的協同效應,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競争力和效益。
1988年11月,李健熙将三星電子與三星電子通信進行合并。為了強化綜合效應,構築全公司經營戰略體制,三星電子把員工技能與研究開發部門合二為一,由全公司共同研究長期項目,各産業部門獨自運營中短期項目。
我們後面将提到的幫助三星在智能手機行業逆襲的Galaxy S,就是因為其實施了複合戰略,将三星在屏幕、内存、芯片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有機結合,使得開發周期縮短了一半,才得以實現逆襲。
說到這裡,我甚至懷疑賈躍亭的「生态化反」概念,是取材于此。
确立品質經營路線1987年李秉喆過世後,李健熙正式接手三星集團。
和李秉喆緻力于成為「韓國第一」不同,曾經留學過日本和美國的李健熙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正是在他任内,三星成為了一流的全球化企業。
為了讓三星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上任伊始,李健熙在三星内部開啟了名為「第二次創業」的轉型變革。為了表明自己的改革決心,李健熙說:「除了妻兒,一切都要變!」,并指出這樣才能保證三星的生存。
從福田報告、洗衣機事件,到閃電式的法蘭克福高層會議,李健熙為了變革三星,核心做好了兩件事:
一、将三星精神和企業文化更新,以适應新時代的發展。推出三星憲法和知行33訓(指的是三星員工必須知道、必須執行的33條原則)。三星将人性美、道德美、禮儀規範和行為規範稱為「三星憲法」,并強調要以此作為改革的基礎;從注重品質經營、國際化、複合化、信息化四個方面着手提升三星的競争力;
為了将變革進行到底,李健熙還在三星内部實行了「朝七晚四」制度,即上午7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讓員工在下班後有時間進行鍛煉身體、學習語言、參加協會等自我開發的活動。同時,還可以避開上下班高峰期,達到節省時間的效果。
二、确定了「質量經營」的集團戰略。為了讓三星的産品在全球化競争中勝出,李健熙提出了「次品即癌症」的口号,号召在三星集團内部實行改革,通過提高員工意識、産品質量,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的形式,來實現質量經營。
為此,李健熙從制度上實行了「停産制」:一旦在生産過程中發現問題,就馬上暫停生産線,将不合格的産品報廢銷毀。把不良因素消除後,再繼續生産。
為了表達高層要進行「品質經營」的決心。1994年3月9日,李健熙将三星集團高管以及三星電子所有工人聚集到三星電子龜尾工廠的操場上,親手焚毀存在質量問題的手機。用當時的貨币來計算,被焚燒的手機相當于500億韓元(将近3億人民币)的規模。
據當時的無線事業部李基泰理事回憶說:「看到凝聚着我們心血的産品在大火中燒毀,覺得百感交集,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那場大火象征着與過去的告别。」
3年後,三星電子躍升為全球手機行業第二,并創造了「AnyCall神話」。當然,這是後話了,對此我們下一篇再繼續進行讨論。
寫在最後
如果是我們品牌系列的老讀者,應該對于華為手機的發展曆程并不陌生。在分析華為手機的上位史時,我們就讨論了華為手機的成功,離不開華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以及關聯産業、資金的支持。
對于三星手機的發展來說,也是如此,甚至三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三星能從一個賣魚幹的小商社,發展為如今的三星帝國。并不隻是李氏家族的功勞,而是人才、 技術、領導人遠見和管理共同作用的結果,三星有着把普通人變成非凡人才的魔力,并舍得在人才和技術方面投資。
這就是三星的成功秘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