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經濟
關于數字經濟的定義,許多國際機構和組織都做出了概括,以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的定義最具代表性: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代表了圍繞數據這種關鍵的生産要素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産、流通和消費的經濟活動的總和。
《數字經濟分類》從“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兩個方面,确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範圍。根據《數字經濟分類》,又将數字經濟具體分為以下5類:
數字産品制造業、數字産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
其中,前4大類為數字産業化部分,即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是指為産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産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對應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26個大類、68個中類、126個小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第5大類産業數字化部分,是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産業帶來的産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該部分涵蓋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數字金融、數字商貿、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應用場景,對應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91個大類、431個中類、1256個小類,體現了數字技術已經并将進一步與國民經濟各行業産生深度滲透和廣泛融合。
二、數字經濟核心産業
數字經濟産業的分類與對應關系
三、數字經濟框架“四化”
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
1.産業數字化
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産業帶來的産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過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鍊條的改造。簡單來說,就是對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改造。
2. 數字産業化
指為産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産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¹。簡單來說,就是為産業數字化提供相應技術的産業。
數字産業化的目的是将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轉化為生産要素,通過信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融合,不斷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最終形成數字産業鍊和産業集群。
數字産業化與産業數字化共同構成了數字經濟的核心内容。
數字産業化是數字經濟的基礎部分,它創造數字技術的叠代創新,是衡量數字經濟質量的重要标準,也是産業數字化、以及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而産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延伸部分,産業數字化是數字技術促進生産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表現,是數字經濟覆蓋面與影響力的有力指标³。随着數字經濟沿産業網絡融合滲透,數字産業化與産業數字化之間所對應的技術與産業應用将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産業數字化整體按照三次産業(農業、工業、服務業)來劃分。其中,農業主要集中在農業互聯網方向;工業主要集中在工業互聯網方向;服務業得益于較高的數字化滲透率,已發展出了電子商務、物流快遞、金融科技、數字傳媒、在線醫療等多個成熟市場,并在更多細分領域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
3.數字化治理
數字化治理是數字經濟的一大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數字技術 治理”為典型特征的技管結合,以及數字化公共服務等。
當前,我國數字化治理正處在從用數字技術治理到對數字技術治理,再到構建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深度變革中,成果主要體現在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等方面。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新業務模式以及與之匹配新生态體系建設。數字化治理是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安全、隐私保護等核心風險的管控,以及整體組織形态、運營管理模式等優化調整,是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生産關系的重塑,兼顧風險防範和效能提升。
企業數字化治理的本質是企業治理活動的數字化和對數字化對象的治理。治理活動的數字化方面,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傳統治理體系進行了數字化重塑,各領域治理流程和活動均經曆顯著數字化轉變。
企業數字化治理體系是以價值賦能、安全可控、合規運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治理目标,以人員、組織、業務、流程、基礎設施、數字資産為治理對象,自上向下通過數字化治理戰略、數字化治理機制、數字化治理應用來構建。
數字化轉型是根據企業自身實際,依托大數據、LOT、AI等數字基礎設施,以數據為基礎,以業務為導向,以數據價值深挖為手段,輔助企業流程再造,提高企業應對變革的能力。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數據”是基礎;在數據價值化的關鍵轉化過程中,“數據治理”是基礎。
4.數據價值化
數據價值化是指以數據資源化為起點,經曆數據資産化、數據資本化階段,實現數據價值化的經濟過程。
更多産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内容,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