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寶卿香辛料小課堂的第七課,今天我想給大家聊聊桂皮,桂皮是咱們中國人的廚房裡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但不是每個使用者都真正的了解桂皮,會準确的使用桂皮。
桂皮屬樟科肉桂的一種,又名肉桂、大桂、玉桂等,民間稱“陰香”,桂皮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記載中就曾提到桂皮。在秦代以前,我國就已将桂皮作為制作肉類食品的佐料,并與生姜齊名。
今天桂皮不僅用作食品添加劑,還用以提取桂皮油,是食品工業之重要香料。桂皮因所含的揮發油而香氣馥郁,在制作菜肴時添加有祛腥解膩、芳香适口等作用,能令人食欲大增。同時桂皮還是制作五香粉(面)、十三香、咖喱粉的主要香辛料之一。
桂皮是選用5~6年樹齡的桂樹或大葉清化桂的幹燥樹皮,多在秋分後剝取,曬1~2天卷成圓筒狀,其斷面呈紅棕色。
桂皮香氣特别濃厚,入口先覺甜,回口辣,但都不突出,味道柔和不刺激。
桂皮在鹵制動物性食材的香料配伍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味料,經常跟雞肉搭配。肉桂香味突出,非常容易辨别,主要在嗅覺上起作用,用舌頭很難品到,對食材口感影響不大。
用桂皮在鹵水中調味時注意事項:桂皮能迅速為食材表面入味,但味道很難進入内部。如炖整雞、整鴨,可加大它的用量,若原料切成小塊炖,則要減少用量或不用,否則會遮蓋原料本身的香味。
每千克豬肉類原料用量為4克,牛肉類為2克、羊肉類為3克,另外,煮制内髒時用量要翻倍。
桂皮按照植物學分類主要有四種常見的品種,中國肉桂,錫蘭肉桂,陰香,柴桂。
陰香和柴桂的皮也會被當做桂皮來出售,但香氣較肉桂淡,所以銷量不是很高,在如今的香辛料市場上,以中國肉桂和錫蘭肉桂較為常見。
東方人制作食物時添加的是中國肉桂,西方甜品師傅慣用的其實是錫蘭肉桂。
随着國内西餐行業的整體發展,調料市場上的西方常用香辛料漸漸多了起來,錫蘭肉桂開始漸漸被國内大廚們采用,中餐對錫蘭肉桂的需求量連年增加,香料市場上漸漸開始用“桂皮”代指中國肉桂,而錫蘭肉桂則被稱為“肉桂”。
肉桂中散發的獨有香氣,其實都來自于其中的肉桂醛,正是這種化合物賦予了肉桂特殊的風味兒,而不同肉桂中的肉桂醛含量是有差别的,中國肉桂中的肉桂醛含量要多于錫蘭肉桂,而後者因為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擁有了複雜的花香,因而在品嘗時,錫蘭肉桂除了具有中國肉桂的香氣,還多了些許丁香樣香氣。
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中國肉桂香味更加強烈,錫蘭肉桂香味相對清淡,但是夾雜着一些花果香氣,絲絲的甜味兒和西方的甜品搭配起來就顯得十分和諧。這才是中國肉桂和西方肉桂用法不同的原因。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聽說的香辛料寶卿教你怎麼使用,使用過的香辛料寶卿教你怎麼把它用的更合理,我是寶卿香辛料小課堂,感謝你持續關注,感謝點評轉發,讓我們下期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