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幫扶脫貧持續發力

幫扶脫貧持續發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15:11:35

創新幫扶機制 助推扶貧協作邁向新起點

——北京市西城區與内蒙古自治區喀喇沁旗、鄂倫春自治旗扶貧協作的啟示

田瑞華(内蒙古黨校副校長、教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北京和内蒙古兩地扶貧協作機制經過20多年來的不斷完善,各領域合作日益深化。其中,北京市西城區以“紅牆意識”、首善标準,與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攜手奔小康,準确“把脈”、精準“發力”,助力兩個國貧旗縣全部摘帽。總結其中的經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不斷創新完善機制制度,調動廣大人民群衆和各級幹部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動兩地扶貧協作向高質量發展。

幫扶脫貧持續發力(助推扶貧協作邁向新起點)1

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積極建設就業扶貧車間,促進中藥材産業不斷發展。新華社發

1.完善結對機制,創新結對方式

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結對子”點對點幫扶,是扶貧協作中普遍采用的有效做法。内蒙古地跨“三北”,各地自然條件、資源禀賦、氣候環境、生産生活方式不盡相同,貧困狀況與脫貧攻堅工作各有特點。北京市把幫助内蒙古脫貧攻堅作為自家的事,根據貧困地區的分布和特點,不斷完善結對機制,适時調整幫扶地區和範圍,極大地優化了結對關系。一方面,結對幫扶的範圍越來越大,接受幫扶的地區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參與結對的領域和方式不斷創新。北京市參與結對的單位越來越多,從區縣政府擴展到機關單位、社會各界等多個領域,基層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和學校醫院也廣泛參與結對,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結對網絡。以北京市西城區與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結對情況為例:2018年以來,西城區7個街道辦事處分别與鄂倫春自治旗10個鄉鎮結對,5家國企和9家非公企業分别與20個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有效解決貧困村項目資金、産品銷售等方面的難題;西城區殘聯援建額爾肯村殘疾人扶貧助殘示範園,帶動貧困殘疾人增收;西城區慈善協會等社會組織相繼與貧困村簽訂幫扶協議,開展捐助、捐贈、助學、助困、助殘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西城區衛健委投入750萬元,援建宜裡鎮衛生院、托紮敏衛生院,購置數字X線乳腺攝影系統醫療設備,提高基層衛生院設施設備保障水平;西城區教委與該旗對接學校達到9所。西城區全方位的幫扶,滋潤着民族地區貧困群衆的心田,呈現兩地一家親、心手相連奔小康的感人場景。

幫扶脫貧持續發力(助推扶貧協作邁向新起點)2

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鎮新豐村庭院經濟讓貧困群衆脫貧緻富。資料圖片

2.完善互訪對接機制

北京與内蒙古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扶貧合作得到了雙方高層的高度重視。目前,兩地已經建立了互訪對接機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每年率黨政代表團互訪,共同召開高層聯席座談會,商讨協作大計方針。2018年,北京市與内蒙古自治區簽署全面深化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後,北京西城區主要領導第一時間深入鄂倫春自治旗,雙方簽訂了《攜手奔小康行動協議書》,在7個方面23個幫扶事項上達成共識。幾年來,西城區黨政主要領導和部門先後率隊赴鄂倫春自治旗幫扶對接81次,鄂倫春自治旗黨政主要領導先後率隊赴西城區訪問對接28次,共同研究解決脫貧攻堅問題,為鄂倫春自治旗貧困人口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這種互訪對接機制的建立,極大促進了首善之區和邊疆地區的交流交往,促成産業合作項目的落地實施,奠定雙方良好合作的組織基礎。

3.完善資金投入和監管機制

解決貧困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加大資金投入。如何用好資金,是扶貧工作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北京和内蒙古兩地扶貧協作中,北京拿出真金白銀,每年給予内蒙古大量資金支持;而内蒙古則把來自首都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按照“花好每一分錢”的理念,建立完整的資金監管機制。

幫扶脫貧持續發力(助推扶貧協作邁向新起點)3

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喇嘛地村的番茄冷棚。新華社發

一是實行資金統籌管理,将扶貧協作資金納入自治區扶貧資金大盤子,重點向深度貧困旗縣傾斜。二是建立資金調度機制,兩地扶貧部門定期關注項目建設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撥付,實現資金使用透明化、公開化。三是建立扶貧協作資金聯審機制,簽署了《京蒙審計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對資金使用情況及時進行審計。三年來,鄂倫春自治旗規範用好用足西城區扶貧資金,提升投産速度,累計實施扶貧項目66個,涉及扶貧協作資金1.60億元,惠及貧困人口6896人。

4.完善産業合作機制,激發内生動力

産業扶貧是增強脫貧攻堅内生動力和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北京和内蒙古兩地從資金投入的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将扶貧協作資金的70%以上重點用于産業扶貧,激發内生發展動力,探索出一條适應自治區實際的産業扶貧新路子。一是“築巢引鳳”。内蒙古在能源、生态、旅遊、綠色農畜産品加工等産業領域具有比較優勢,通過出台産業扶貧規劃、産業合作優惠政策等方式,大力接納北京市相關産業轉移,構築了引導企業落地内蒙古的政策窪地。如西城區先後投入6104萬元,促成食用菌、中草藥、光伏、深加工等67個主導扶貧産業幫扶項目在鄂倫春自治旗一一落地。二是“送貨上門”。貧困地區産業落後的重要原因就是有産品沒銷路,一些綠色有機産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兩地扶貧合作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建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産品銷售對接機制,積極構建農畜産品進京綠色通道。西城區合作引進鄂倫春自治旗德源華遠三農科技公司,通過統一标識、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打造鄂倫春自治旗農産品品牌,實現“七進”(即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學校、進醫療養老服務機構、進社區、進商超、進批發市場),并在北京市西單購物中心設立鄂倫春自治旗消費扶貧專櫃。借助西城區5家商業企業與鄂倫春自治旗7家企業簽署産品代銷合作協議,使蘑菇、木耳、藍莓果汁等26種特色産品走進北京市場。

幫扶脫貧持續發力(助推扶貧協作邁向新起點)4

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村大力發展山葡萄産業。新華社發

5.完善幹部和人才交流機制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内蒙古等貧困地區往往存在“本土人才留不住、難培養,外部人才引不來”的困境,人才匮乏制約着本地經濟社會發展。

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在北京和内蒙古扶貧協作中,兩地堅持互派幹部挂職交流等經驗和做法,優化扶貧幹部人才結構,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極大地調動了貧困地區幹部和老百姓的積極性。比如,西城區選派2名幹部到鄂倫春自治旗挂職,鄂倫春自治旗選派8名幹部到西城區挂職。西城區衛健委組織8家醫療衛生單位與鄂倫春自治旗13家醫療單位建立幫扶關系,選派醫護人員33人,重點在醫院管理、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助力重點學科等方面予以幫扶,通過傳幫帶,提升幫扶醫療單位技能,解決群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需求。通過選派優秀幹部挂職,廣泛開展人才交流,加大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等領域的人才支持,将首善之區的先進理念、人才、技術、信息、經驗等帶到邊疆,助力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8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