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是原美國西部早期墾拓者牛仔穿着的工裝褲子。中國原本沒有牛仔褲,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牛仔褲就開始流行開來,成為緊身便褲。時代在發展,病毒在變異,牛仔褲也在與時俱進,變得十分新潮和有意思。
本來,我對服裝沒有太多感覺,穿着一向比較随意。但是,牛仔褲卻給了我較多的感官刺激,讓我産生寫一寫、說道說道的沖動。
說牛仔褲之前,我想先說一說兒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我的兒時,國家還很窮,正處于什麼都要“票”的時候,對于普通老百姓,置辦新衣服大多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那時,我兄妹兩個,都是長身體的階段,往往是我穿小了,再給妹妹穿。正因為難,衣服講究的是實用,而耐穿和禦寒是第一位的,至于好不好看并不重要,而新潮的觀念和追求則是根本就沒有的。為了解決穿衣的問題,有些有關系或“行時”的家庭,有機會得到從日本進口的化肥袋子。日本化肥有一種是用“洋布”料子制成包裝袋子,這種“洋布”袋子可以用來做衣服,所以,有人穿的褲頭前面寫着“尿素”,後面寫着“日本”。
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初期,條件慢慢好起來,農家的孩子每年都有望添置三兩套衣服。但是,這個時期的衣服,講究的仍然是實用,“奇裝異服”是很難被接受的。西裝的“社會地位”也同樣“尴尬”,因為西裝的扣子最多隻有三粒,而不是通常的五粒,而且胸部到頸部都是敞開的,甚至後面有很長的開衩,這是與當時主流的衣服實用性觀念嚴重沖突的。
對這一點,我是有深刻印象和教訓的。西裝剛剛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的時候,有一次,父母扯了布,送給村裡裁縫師傅給我做一件上衣。在征得我贊同的情況下,裁縫師傅給我做了一件後面開衩的西裝。當我欣喜地拿回家的時候,父親卻非常生氣,一下子就将衣服丢到“竈口”(農村柴火竈添柴火的地方)裡。
這還算不上什麼大事。記得剛剛出現“喇叭褲”的時候,一些男青年喜歡穿。結果,被多數人認為像個“二流子”,斜着眼睛看。
其實,牛仔服剛流行的時候,雖有新潮的意味,更重要的還是實用,因為它很耐磨,能穿很久。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牛仔服的主要意義變得在于“新潮”了,其樣式也變得别具一格,從而也引發了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我有一個堂妹,一次穿了一條開了“破洞”的牛仔褲,去看望她的“佳佳”(外祖母)。第二天早晨起床,發現牛仔褲上的“破洞”都被她“佳佳”連夜補了。她“佳佳”充滿憐惜和埋怨地對她講:孩子,你太可憐了,衣服都破成這個樣子,也沒人給補補,也不知道心疼自己,買條新的!
我有一個同事的老婆,一次與我的同事一起回家探望她的婆婆,臨别的時候,她婆婆硬塞給她幾百塊錢,對她講:孩子,别太委屈自己了!這點錢你拿去,買兩條新褲子。
我在一個單位擔任一把手的時候,有一名女幹部喜歡穿牛仔褲,而且是“破洞”面積遠大于正常面積、布條和布須密密麻麻的那種。我看着心裡不爽,因為我認為,在生活中,随便怎麼穿着都行,但在工作場合應該端莊大方些。但是,她是女孩子,我又不便明着批評,就以同情的口吻對她說:哎呦,你也太節約了,穿這麼破的衣服!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動圖,一個身材高挑的漂亮女孩穿了一條裆部缺失的牛仔褲,被人笑稱“開裆褲”。現實中,我沒有看到這樣的褲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确有其事。如果真有,我是接受不了的。是不是我思想觀念陳腐了,落後于時代了?是不是在時代腳步面前,我已經形同當年我的父親?我不知道。
你有我相似的經曆嗎?你怎麼看這牛仔褲?你如何看待服裝的變化、觀念的變換與時代的變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