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當成驢肝肺”,是一句俗語;比喻好心給别人提醒或建議,别人反而不把你的話當回事。類似的話,最早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詞話》;但可以推測,在蘭先生之前,此種說辭已經存在了。
相信大家都有過“好心被當成驢肝肺”的經曆,這種經曆肯定是讓人覺得不爽的、郁悶的,甚至覺得自己有點“犯賤”。那麼,該如何避免“好心”被當成“犯賤”?如何避免“好心被當成驢肝肺”呢?孔子有一段話,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原文、譯文如下: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論語·述而篇》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而他卻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以上這段話,顯然是孔子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得知“這種教育理念”的教育效果是極佳的,學生也最易接受、最難忘卻。
拐回頭再看看我們給别人的“提醒或建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教育”。既然都是“教育”,那麼我們秉持孔子的這種“教育理念”給别人“提醒或建議”,當然可以避免“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所以,好心也要用對時候,否則就“犯賤”了。
一、不到别人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的時候,别去“提醒或建議”
隻有當一個人真正弄不明白一件事而又渴望弄明白的時候,他才會虛心地、誠懇地去請教你。如果你剛好能回答他的疑惑,不妨給他指點迷津。此種時刻,可以避免“好心被當成驢肝肺”。
二、不到别人想說出來而說不出來的時候,别去“提醒或建議”
隻有當一個人真正想說出某件事而又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他才會虛心地、誠懇地、感激地接受你的“提醒或建議”。此刻,他猶如“久旱逢甘霖”、猶如“枯木逢春”,當然會接受你的“好心”了。
三、給别人“提醒或建議”一遍,還不能舉一反三、不上心的,最好選擇沉默
已經給别人講明白一件事了,但他卻還不能由此推斷出類似的事,還顯得不怎麼上心,最好的選擇就是沉默了。說多了,反而讓别人覺得你唠叨,反而讓别人覺得你的話一文不值。
人之所以給别人“提醒或建議”,都是出于“好心”,都希望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如果别人把你的話不當回事,甚至讓你有被侮辱、犯賤的感覺,你又何苦去當那個“驢肝肺”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是無關切身利益的人,我們可以按照以上标準行事;但如果是和你利益息息相關的人或事,比如親朋好友、公事、集體的事、正義的事、等等,還是要苦口婆心地去“提醒或建議”;哪怕是被當成“驢肝肺”,哪怕是覺得自己“犯賤”。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