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農村,從每年的早晚兩季的水田裡水稻的耕作到旱地裡花生黃豆的種植,婦女都是主要勞動力。
除了水田的耕作和旱地的種植外,菜地裡還要種菜,兒女的衣服破了要縫補,這些活兒都是婦女要做的,于是就有了這四個“頭”“尾”的故事。
田頭地尾
播種插秧,駛牛犁田,除草施肥,收獲五谷,勿使農地荒蕪的意思,即農村裡每年早晚兩季水稻的耕作,這裡面包括了犁田、耙田、落秧、莳田等農活。
此外就是旱地裡的花生、黃豆的播種,管理和收成。這些都是農村婦女要做的較重的體力農活。
客家婦女常常因丈夫外出謀生而要挑起生活的全部重擔,就連下田農事也事事項項都要會。
女人就當男人用,在客家村落中是不足為奇的,有的懷孕婦女更多在田唇就降子,沒男人在旁,孩子照生,日子照過。再重的擔也是要一肩扛,由此可看出客家婦女堅毅的一面。
尤其于農忙時,彼此會互相幫忙,就是“幫工”,今天我幫你二工人,明天你幫我二工人,彼此之間互助合作。
家頭教尾
黎明即起,勤勞儉約,内外整潔,灑掃洗滌,上侍翁姑,下育子女等各項事務都料理得井井有條的意思。重文化教育、尊師重道是客家人的一大特性。
在舊時代,男人出外謀生,家中依靠婦女持家教子。
客家子女教育得以延續,是客家婦女血汗交換得來的結果,也是日後客家的知識分子遍布海内外的原因。
孝敬父母尊長也是客家婦女的另一個優點,嫁到夫家,堂上公婆就如同自己父母,更要加倍的孝順。
所謂“敬老得福,敬禾得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
竈頭鍋(镬)尾
燒飯煮菜,調制羹湯,審别五味,樣樣都能得心應手,學就一手治膳技能,兼須割草打柴以供燃料的意思。
客家農村幾乎每戶人家都有竈頭,因要燒火蒸煮東西,竈面上會有些灰塵,鍋蓋上也會有灰塵,所以竈頭上和鍋蓋也要經常清洗,以保持幹淨整潔。
竈頭镬尾在此指的是客家婦女允文允武,除了自己撿柴外,回到竈下又要有煮食的功夫。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節儉又要滿足家中大小的健康和體力,所以要煮得好吃又要合家中成員的胃口,實在不是件簡單事。
針頭線尾
縫紉、刺繡、裁補,紡織等女紅,件件都能動手自為的意思。
在客家農村,穿衣方面都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傳統習慣,兒女們穿的衣服有了破洞後就要縫補。
由于婦女在白天忙于農活勞動,所以隻能在晚上,在煤油燈下(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農村還沒有用上電)縫補衣服。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一歲嬌、二歲嬌、三歲撿柴爺娘燒、四歲學織布、五歲學紡紗、六歲學做花、七歲做出牡丹花。”
童謠中早就說出客家人從小就對小孩的培訓和磨煉,也因為如此鍛煉,所以長大後個個都會幹活,手腳利落且到處謀生營利。
按客家傳統習俗,隻有學會了這些婦工,才算是能幹的、合格的、标準的女性,才能嫁個好丈夫。
對于這四個“頭”“尾”的故事,在客家農村中,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是難以忘懷的,因為那是一段忘不了的往事,一段艱辛的事。
然而,對于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來說,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現在寫出來,隻是讓年輕人了解一下,過去農村婦女就是有這些勤勞能幹的優良品質,知道自己的奶奶曾經有過這些艱苦努力的曆程。
來源:客家聯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