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習俗儀式感

習俗儀式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2:53:31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

其實高野山并非什麼好玩的去處,奧之院是弘法大師空海的禦廟所在地。想去禦廟朝聖,需要在千年古杉之間通過逶迤的參道。道旁大約有220,000個墓所靈塔。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無論在世拼得多麼死去活來,天皇貴胄與市井平民無論在世時地位有多麼懸殊,甚至基督教的信仰者……最終都平等地和空海一同長眠于此。這麼條小路竟有旅遊參觀屬性,或許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但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們确實表情溫柔平和、無有恐怖。後來才得知,走在這條路上需要理解,“向死而生,放下自在。”這讓我想起了成都文殊院大殿前的那副對聯: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覺覺生于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2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3

傍晚時分到達這裡,頗冷,從禦廟出來,冷不丁地下了一場霰,水汽凝成松散的白色小顆粒突然從天而降,仿佛我們就是發酵好的布裡歐修而佛祖在烤前撒上珍珠糖。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4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5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6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7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8

走過石塔墓所層疊的參道,需要過一座石橋,橋的名字叫做禦廟橋,橋頭有個名為“生身供”的儀式,每天6:00與10:30進行兩次,1200年來從未間斷,這裡的人堅信:公元835年,空海在禦廟奧之院後的洞窟中冥想入定,即是入定,則該按大師還在冥想一般去考慮,于是每天為大師準備一飯一湯三小菜的傳統精進料理組合,偶爾也加入一些西洋風的混搭,量少而精緻的食物放進食盒,在嘗試地蔵前行出發禮,兩位僧人将食盒放入木箱擔着,越過禦廟橋将膳食送往燈籠堂。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9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0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1

一個送飯的儀式,說起來它平凡,操作簡單,路途短,動作路線,也早就形成流程規範,然,僧人們的行動,作法顯得莊重、标準、不浮誇,最可畏是,這真的被一日兩次地重複執行了1200多年。這天清晨6點,聽了一刻鐘同樣傳唱了千年的晨課,盤坐在燈籠堂,我想,為什麼日本人做事情看起來儀式感比較強?或許,就是因為:首先他們懂得制定并嚴守規矩,規矩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在工作中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動作,避免意外發生。其次這些規矩是可以在長久的反複的流程琢磨中升級的。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2

有了規矩,必然就需要傳承,古典型的傳承曾經是一種實現人的完滿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具體的規矩中獲得力量和成長。但這是非常理想的意境化的狀态,真實置身于規矩反複的傳承之中,未必能有這樣的感悟,規矩帶來的另一種不适,會讓人渴望一種無序的放松。反思自己,或許已經在這種無序的放松中浸泡了太久。

很多人對現存世界的不滿,總想象一個更好的世界,将無序的放松美化僞裝成所謂的“自由”,實際的自由并不如想象那般,但自由的特征的确存在。規則是人為制定的,顯示了人類的理性和創造力,同時,規則永遠是不完滿的。而人對自由的向往又仿佛與生俱來,自由仿佛一個永恒的歸宿。所以盡管實際沒有真正的自由,但自由必須存在,因為規則是不完滿的,“自由”提供了一個完滿的想象。瞧我這個破爛邏輯,把自己都繞暈了過去。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3

也罷,說回儀式感,真正的儀式感絕不是空穴來風、稀松平常、走個過場,它是沙中淘金,百千次看似無味的淘洗,就得下那麼一丁點閃光得東西。真正的職人給自己定好規矩,這是首要的。正如老子曰過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4

我們平常在後廚工作,有個朋友說你們每次滾圓的小面團全部按照滾好的順序和均等的間隔擺在轉運箱裡,看起來好治愈好有儀式感。确實這給不知道理由的人看去了,怕是覺得是儀式感,實際上是為了保證讓每個面團得到一緻的松弛時間并不在松弛過程中互相粘連;香槟酒為什麼喝前要放進冰桶,是因為大部分香槟酒在7℃至12℃左右會更好喝;雪茄要用強悍些的打火機旋轉點燃 ,是為了避免燃燒不勻;勒芒賽車的發車區攝影師炎夏也得穿連體防火服拍攝,是因為勒芒賽事的發車區有加油裝置容易發生劇烈起火事故威脅人身安全;普洱茶第一道不喝,是為了洗掉茶葉上的灰塵雜質……凡此種種,大衆未理解,未熟悉的所謂“儀式感”,其實都是有理由,有必要的操作。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5

習俗儀式感(巫說儀式感)16

村上春樹曾經提出過一個「金平牛蒡音樂」的說法,說是做金平牛蒡這道菜切牛蒡時時,適合的背景音是Neil Young。而切圓白菜時應該聽Prince,煮香菇拉面得聽Eric Clapton,炸肉餅聽Marvin Gaye比較合适。聽上去是個頗具儀式感的趣談,但要完成這種儀式感,它也得建立在大量地聽音樂,經常做這幾樣料理的基礎上,最終,理解這些“儀式”背後的意義和内容都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的,比起簡單地用“儀式感”概括并贊歎,困難多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