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豐被曝将組建“電商快遞網”,并向社會開放網點加盟,第一批網點加盟首先面向順心快運的加盟商,目前順豐正在向順心加盟商發放加盟意向問卷。入網條件一是有物流、快遞經驗;二是注冊有限責任公司;三是認可順豐文化,有意願加盟。
深入電商件市場
順豐一直嘗試深入電商件市場。
2013年底,順豐首次推出“電商特惠”服務,導緻2014年其營收雖然增長116億元,但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卻減少了13.6億元,毛利率也下降了7.6%。随後停止該業務;2016年年初,順豐又推出“特惠A”;2018年上半年,順豐再次介入電商件,上半年經濟件收入增速達54%。這一系列舉措都沒有真正打開局面。
直到2019年5月,順豐推出更性價比的新産品“特惠專配”,一年時間内業務量提速,僅在去年半年内, 特惠轉配就已有三次策略調整。
第一次策略調整:發生在産品剛推出時,日均1000票以上的客戶均可使用該産品,根據流向定位7元、8元、12元每票發全國不等。
第二次策略調整:特惠專配試點 3個月後,順豐為吸引更大電商客戶,對策略進行進一步調整,隻要日均滿足3000票以上客戶,可以享受4~5元/票發全國的價格。
第三次策略調整:2019年10月起特惠專配暫停新簽客戶,但已簽約客戶業務量仍在不斷的上漲,産品出現供不應求的迹象。
據悉,特惠專配雖然是一款降價産品,但并沒有影響到順豐的利潤水平,由于特惠專配業務可以提高滿載率,而不帶來額外的運輸成本,加之大客戶集中攬收,收件成本也相對其他業務較低。
為何要重啟一張“電商快遞網”?
而就在順豐發力特惠件的同時,極兔快遞和京東的衆郵快遞開始在全國迅速啟動加盟網絡,極兔目前日發貨量已達500萬件,其發展速度之快,讓通百達不得不聯手開始壓制它;而京東衆郵的加盟快遞網絡也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各地的加盟網絡。
今年順豐一季度财報顯示,一季度物流速運業務的單價水平從去年的23.73元/票将至18.58元/票。成本方面,一季度單位成本16.38元/票,達到過去13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業務結構變化為主因,即特惠專配件。
順豐下沉戰略行之有效,助其搶占了市場份額,Q1業務量累計增長75.2%,市占率達13.7%。同時,一季度順豐營收同比增長39.59%;但淨利潤降幅卻達到了28.16%。
與此前幾次發力電商件一樣,順豐業務量大幅攀升之際,盈利能力卻下降了。這是由于其特惠件拉低票均單價,造成整體盈利能力下滑,陷入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的窘境中。
可以看出來,在中高端時效件産品端已逐漸擁有天花闆的順豐,其特惠産品産能相對比較飽和,運用的還是其直營的運力和中轉資源,還并不具備加盟模式快遞公司的成本優勢。
而如果堅持直營的體系,就要考慮突破經濟産能後,在加大投入的情況下,順豐将如何平衡産能擴張與成本節奏。因此,必須要有一個新型網絡及産能才能匹配得上。
業内專家分析,由于特惠專配填倉邊界成本較低,短期特惠專配的增長确實不會帶來太多的資源投入成本。但通過一年的電商件業務推廣,如今順豐幹線裝載率已經達到了70%,按照通達的平均90%的裝載率水平,順豐還有大概20%的增長空間。裝載率達到瓶頸後,顯然順豐必須提升自身産能,包括中轉自動化,幹支線運力、還有末端網點和收派快遞員。
一是電商件業務量巨大。如順豐10月經濟件日均業務量達到了550萬票,但與通達仍有4~6陪的差距。如果順豐是下定決心大搞電商件,就必須要增加至少成倍的資源投入,可見順豐另起一張大網都并不為過。
二是避免時效件業務受到影響。随着裝載率的提升,大車換小車,短途時效件的時效品質必将受到影響,另起一張網,可以避免對主營高端業務的影響。
三是降低末端成本。随着特惠專配業務量的持續提升,末端需要增加網點、操作面積和快遞員,但作為直營體系的順豐,網點房租、水電、人員工資及保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仍以以往的純直營方式起網,顯然與電商業務低成本的要求背離,因此另起一張低成本網絡非常關鍵。(來源:物流沙龍、物流一圖、廣發證券、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