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曆
經過多年的探索、改進,到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發布并實施了太初曆,作為國家的法定曆法。
太初曆本身已經相當完善,科技水準很高,遠遠超過歐洲。由此建立起來的基本原則,一直延續至今,現在法定曆法改為公曆,故改稱為“農曆”。
太初曆的特點:
① 在太初曆中,一個朔望月等于29又43/81日,合29.530864日,小月29日,大月30日。
② 設定二十四節氣,給出節氣的具體日期。
③ 對沒有中氣的月,在該月之後增加一個閏月,閏月沒有單獨的順序号,使用前一月的順序号冠以“閏”字。
④ 采用十九年七閏,19年共235月,計6939.7531日,折合每年365.2501日,與回歸年精确時間365.2422日相比,多0.0079日。
此後經過南北朝的大明曆、隋唐的統天曆、元代的授時曆,不斷改進完善,一直保持着世界上領先地位,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進一步更新,未能突破地球中心論。
按月份劃分季節需要注意的是,農曆年和歲,隻是相當,并不相等。通常說:“一年四季”,這裡的四季是按月份劃分的,以農曆的正、二、三月為春季;四、五、六月為夏季;七、八、九月為秋季;十、冬、臘月為冬季。
一般每個季度三個月,如有閏月就是四個月。四季總長度等于農曆的年,如果沒有閏月比歲實要短,有閏月比歲實要長。按月份劃分的季節的方法,通常稱為農曆劃分法。例如:2014甲午年,閏九月。按月份劃分如下:
春季:正月初一開始,三月二十九結束,共88天;
夏季:四月初一開始,六月三十結束,共89天;
秋季:七月初一開始,閏九月二十九結束,共118天;
冬季:十月初一開始,臘月三十結束,共89天。
由于農曆的年和歲,密切相關,按月份劃分和中國天文法劃分,雖然有所差距,但差距不太大。
峨嵋山關帝廟為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