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門診來了一位小男孩,7歲,持續性不自主眨眼一個月。媽媽帶去眼科做了檢查沒有發現問題,滴了一周眼藥水後眨眼越來頻繁。在網上查詢得知孩子可能是抽動症,便來找我。
患兒脾氣暴躁,愛生悶氣,并伴有入睡困難,便溏等症,餘納可,精神可。
開方藥:
桑葉、菊花、丹皮、栀子、蟬蛻、鈎藤、天麻、地黃、棗皮、白芍、甘草、麥冬、山藥、白術、蓮子心
并囑托患兒母親幾點,這些一定要做到,不然孩子吃再多中藥都還是會複發:
1.電子産品要控制,我這裡之前接診過很多孩子,一多部分都是因為寒假或暑假在家無所事事,整天抱着手機玩遊戲導緻的眨眼,進而發展成扭脖子、喉嚨出聲等等。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按時吃,營養要補充,中午不睡覺沒關系,晚上一定要睡好。
3.父母要多表揚孩子,孩子都喜歡誇獎,心情好了有利于病情的恢複。
4.日常避免劇烈的運動,不要讓孩子過于勞累,如果孩子喜歡除外。平時可以帶孩子畫畫、下棋、唱歌等平靜溫和的活動。
因患兒發現較早,療效明顯,家長又配合,服藥兩周後患兒眨眼症狀消失大半,後繼續鞏固。
在這裡和家長聊一下小兒抽動症。
小兒抽動症又稱為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該病病程長,易反複發作,少數可自愈,但大部分漸加重,并延至成人,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所以需抓緊時機,及時治療,盡早阻斷病情。
有的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好好的怎麼就得抽動症了呢?什麼預兆都沒有。其實這些都藏在日常的小細節裡,家長可以自查:
1.常見的心理因素受驚吓、情感激動、兒童學習負擔過重、長期焦慮不安、看驚險電視、小說及刺激的動畫片,生活中經曆不愉快的事件等。
2.家庭因素父母關系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家長對小孩管教過嚴、不良家庭環境等。
3.軀體疾病
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鼻炎、咽炎、眼睛結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特别是鍊球菌感染可能導緻嚴重抽動的免疫性神經精神障礙。
4.行為模仿還有些孩子對别人眨眼、抽鼻子、清嗓子等行為感興趣,反複模仿而逐漸行為固定。
5.遺傳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動症患者則發生幾率要比沒有者患病幾率高,故認為與家族遺傳有關。
這幾個點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孩子如果出現擠眼、扭脖子、喉嚨出聲等異常情況,一定要排除孩子是因為器官不舒服引起的,如果确定孩子是無意識地在做這些事情,家長就不要提醒了,盡早找醫生進行幹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