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标題?彭戰獲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是精神文明的時代風尚,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尊老敬老标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彭戰獲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是精神文明的時代風尚。
古往今來,人一旦跨入“壽門”,多數都要操辦壽禮:子孫為其祝壽,親朋為其賀壽,尊老、敬老、孝老,蔚然成風;老幼相聚,壽面佳肴,杯盞招引,其樂融融。壽禮,即壽誕之禮,屬人生儀禮中的五大禮之一,也是誕生禮的重複禮。不過,因年齡時段不同,而顯得稱謂和俗儀不同而已。人,上壽為百歲,中壽為八十,下壽是六十。
祝壽上的禮儀習俗,各地大同小異。在民間,壽禮有大有小。人不分男女,一旦活到六十歲生日,即一輪甲子時,才開始操辦。“人生七十古來稀”,“人活一世,難逾百年”。此後每逢生日,必行大禮慶賀。尤其是“七十”、“八十”、“九十”大壽,更要辦得隆重一些。倘若活到“百歲”,自然屬于老壽星,那可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其操辦盛況不亞于辦一場“大事情”。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人五十歲就“辦壽”,其理由是“人上五十,不辦夭壽”。
在操辦壽禮中,如果父母健在,可不能随意操辦,因為“頭上還有一層天在”,“尊親在,不敢言老”。即使慶賀一番,隻能稱“過幾十歲生日”,忌稱“過壽”。這當然是指傳統俗規,至今城鄉多數人仍照遵不誤。
祝壽源于原始的巫術思維。由于這一思維形式,一直在民間民俗文化的深層意識中存在着,所以在民間信仰中的語言(或行為)上就産生了兩個主要作用,即谶語和咒語的作用。如慶壽時書寫的壽字,送的壽禮,吃的壽面等等,都是一些咒語的形式。以此禳解目的有二:一是禳災辟兇,延年益壽;二是求吉納祥,福澤子孫。故此,辦壽時不分賓主,人人在語言上都非常謹慎。
首先,祝壽前要把壽堂設起來。壽堂中奉三代祖先牌位,點壽蠟,燃壽香,掛壽幛,擺方陣置上茶、酒;門柱上貼壽聯,庭院張燈結彩,并請祖歸位祭祀。
其次,在壽禮未舉行之前要請客。上親,兒孫上門下請貼(現在是請柬,由過去請貼演變而來),當面跪請;一般親戚、朋親、莊親,則上門拜請,不下請貼,按輩序而論。現在,多數仍遵循古禮;有的則利用先進通訊設備,或電話或短信邀請,顯得方便快捷,也很少有非議。
三是在壽禮當天,壽堂前的陳設要盡量換新,要有壽桃、壽糕、壽面、福壽幹果等。
拜壽是講究俗規禮儀的。凡來參加祝壽的人,在壽堂拜壽。要分開親疏遠近,做到輩序不倒。因輩序不同,禮數亦有差異。過去,多興跪拜大禮,現在視其實際亦有簡略。上香叩拜,一般四拜一揖;子姪則不同,皆行四拜四揖。同時,每當祝壽者一進壽堂,兒孫均要跪拜還禮緻謝。
參加祝壽(又俗稱賀壽)的人,人人都帶着壽禮。過去,除聯名一起挂壽幛之外,壽禮各有不同:有賀以對聯、糧食的,有賀以煙酒、錢币的……但面魚和壽面必不可少。面魚,象征百歲有餘;壽面,象征長壽延年。如今,挂壽聯、壽幛的日趨減少,壽禮檔次卻在不斷提高。壽禮中少了面魚、壽面,絕大多數是煙、茶、酒和一些營養保鍵品。
俗禮的改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醫療技術發達,長壽之人也越來越多;二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一部分人在借此表達對老人所的孝心。
“過壽”,多數要大宴賓客。過去,主家宴客的标準有高有低;近二十年來,多為“十全”、“十三花”,有煙有酒,檔次居高不下,攀比之風見長,跟過紅事情相差無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