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解析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22:22:58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解析(詩經木瓜做人之道)1

圖片 | STW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這是來自《詩經》的《木瓜》。

作為禮儀之邦的華夏,“來而不往非禮也”是中國的處世之道,而這首流傳幾千年、朗朗上口的詩歌,仍然鮮活地存在于華夏兒女的文化血肉裡,自因其中所呈現的處世内涵。

1

《禮記·曲禮》說:“ 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尚往來,沉澱在華夏民族社交文化裡,百世不衰。

但是如何做到禮尚往來,又是一個值得思量的問題。

作為講究效率的現代人,我們奉行的大多都是“投桃報李”式的有用社交,這屬于成年人世界裡的潛規則:你給予我多少,我便回饋你多少等價的東西,互不虧欠,互不打擾。

但有句話說得好,“你我互不虧欠,又何必相見?”排除必要的社會規則外,其實在行為處事上,事事講究平等,得到的,也隻能是冷冰冰的等價交換而已。

“投桃報李”是人性,但我更願“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因為“匪報也,永以為好。”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這首來自三千多年前的詩歌,樸實地說着:你将果子送給我,我把美玉贈給你,不是因為要報答你,而是存了一顆永遠交好的心啊!

有人會說:“有誰會這麼蠢呢?用價值連城的寶玉去換取随處可見的果子?”詩歌裡卻再三強調,真誠地述說:這并不是不是我人傻錢多,而是想要與你永遠交好。因為在這份不等價的饋贈裡,等價的,是我們的真心。

2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這樣的相互贈與,是和“投桃報李”完全不同的,因為回報的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而從古至今,這首《木瓜》累計下來,有多達七類的解釋,但無論是哪一類,都逃不過“人情”二字。

于情人之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肯愛千金輕一笑的憐惜,是敢于先付出真心等待回音,哪怕滄海桑田,都矢志不渝的愛情;

于友人之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士為知己者亡的勇氣,是鐘子期去世後,俞伯牙的破琴絕弦;是《贈汪倫》裡,李白唱和了千年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于恩人之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激,是結草銜環,生死不負的堅持,是深知雪中送炭的難能可貴。

于親人之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烏鴉反哺的感恩,是血濃于水的堅守和回饋;

于下屬之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千金買骨的渴求,是周公吐脯的态度。

種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隻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3

所以,最融洽的關系莫過于:“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看似不對等的交換,表達的不是物質上的投入,而是情感中的付出——

有舍有得,那些願意去小心經營的一段關系,才能真正存活長久!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但再多的也不過“用心”二字。想要換取真心的,不過也是真心待人而已。

這一生中,一定會有很多人,值得我們花費時間、精力和心思,讓你跋山涉水,讓你傾盡所有去交好,卻不索求得到多少。

願我們都能做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也願我們都能與那些想要交好的人,永以為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