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成為“年輕人第一台除濕機”?
“春雨貴如油”,這本是用來形容春雨的珍貴,然而身處南方的居民卻是另一種感受:這延綿不絕的春雨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尤其是身處華南地區的居民,他們春天常常被“牆壁濕到凝成水珠”所困擾。
回南天臨近,又到了南方居民與高濕度作戰的時刻了: 如何在陰雨綿綿的天氣中存活下來?香港地鐵裡鋪天蓋地加濕器的廣告,似乎在暗示筆者是時候該買一台除濕機了。然而,廣告上售價超過 4000 港币的除濕機斷然是買不起的,于是筆者将目光轉向了承包“年輕人第一台……”系列産品,小米有品旗下的一款衆籌産品“威镫互聯網除濕機”。
在我們體驗這台除濕機之前,筆者認為首先要理解除濕機的運行原理——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也将會對于我們如何判斷一台加濕器的好壞,樹立客觀标準。
除濕機工作原理
家用除濕機基本都是這樣的冷凍型除濕機: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風機将潮濕空氣吸進機器,通過熱交換系統把空氣中的水份冷凝成水珠,然後将處理過後的幹燥空氣排出機外,通過空氣循環降低相對濕度。
我們的家用空調當然也可以用于除濕,但空調是降溫除濕,當溫度達到所設定的溫度時就不能除濕。除濕機在室溫 5–35℃ 之間都可以除濕,并且相較于空調,除濕機的能耗更低——畢竟術業有專攻。
因此,對于一款加濕機而言,其關鍵部件在于其壓縮機(用于吸入空氣)以及熱交換系統。威镫互聯網除濕機,在産品介紹頁面就打出了“采用日本精工技術,進行定制的自主品牌壓縮機”以及“專利散熱片”這樣的标語。那麼這款除濕機具體使用體驗如何?我們得先從這款除濕機的設計開始講起。
威镫互聯網除濕機采用了通體白色的設計,整體設備為橢圓柱形,滑面。正面印有産品 Logo “NEW WIDETECH”,右側面有一個可以拉出的水箱,可以容納 2.7L 液體。水箱容量達到上限之後,除濕機會停止工作——當然,用戶如果抽出水箱,除濕機也不會被開啟。官方宣稱這台設備擁有 18L 除濕量,适用于 5–40m² 的房間。
側面水箱
除了手動清空水箱之外,在設備背部過濾網下方,還有一個可擰開的排水孔,理論上而言,隻要接上官方附送的排水管,即可一直工作(官方宣傳頁中,标明僅使用 App 的情況下,可以連續運作 24 小時)。
頂部指示燈圖
設備頂面采用的是磨砂材質,上面陰刻有濕度指示燈(共有 40%,50%,60% 三個檔位),風力指示燈(低,中,高三個檔位),除霜指示燈,無線網絡指示燈以及電源指示燈。整機共有濕度調節,風力調節以及電源三個觸摸式按鈕。隻有當設備開啟,這些按鈕才能啟用。
四個預留好可以加入橡膠墊的位置
頂部還有按壓可彈出式的提手——然而,整機重量約為 10kg 左右,提起來非常費勁,而底部沒有滾輪設計,也沒有橡膠防滑墊,但卻預留好了位置。
首先作為小米有品衆籌設備,它自然是接入了米家智能家居平台,可以通過“米家” app 進行控制。不過,目前使用小愛 AI 智能音箱,僅僅支持打開和關閉操作,不能直接預設濕度和運行時間。
目前不支持智能語音控制
接入了米家智能家居平台的意義,在于能通過預設實現智能家居的聯動,比如通過外設的濕度傳感器觸發啟動設備。比如濕度高于多少,除濕機開機,低于指定濕度關機等。這種自動模式不僅可以讓設備在需要的時候自動開啟,還非常省電。當然,除濕機可以根據本身的濕度保持檔位運行,到了目标值會自動關機,超過了再自行開機,這些可以在米家APP中進行設置。
以上是作為一台接入了米家智能家居生态除濕機的優勢。接下來是筆者在實際使用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根據衆籌頁的介紹,這台設備的一大優勢在于能夠低噪音運行,并沒有詳細地描述到底什麼樣的條件之下,噪音能降低到 38dB(A)。根據筆者的實際使用體驗來看,實際運行中,在最低風速的條件下,房間達到所預設的濕度值,都無法實現宣傳中的低噪音運行。
iPhone Xs Max 使用 “分貝測試儀”App 測試得到的噪音(僅供參考),從左到右分别是:未開啟除濕機房間噪音,開啟除濕機手機置于 2m 外的噪音,開始除濕機手機貼近除濕機的噪音
偶爾在運行過程中,還有嘈雜的震動聲——這個震動聲有别于壓縮機工作的聲音,更像是機身上某處零件相互碰撞發出的震動聲。筆者初步猜測,這一點與設備底部沒有橡膠防滑墊,以及水箱與設備之間沒有緩沖用的橡膠墊有關。
總體而言,這台設備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通過米家智能家居,進行聯動設置實現智能開啟和關閉,再加上本就不高的 240W 額定功率,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節省能源。
浴室是它的最終歸宿
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除濕的時候噪音控制并不理想,底部沒有便于移動的滑輪和防滑減震的緩沖設計。這台設備可能更适合擺放在客廳,或者是浴室裡(它擁有幹衣選項),并不适合放在卧室裡。
目前,威镫互聯網除濕機已經在小米有品平台完成衆籌,衆籌價格為 799 元。這款産品将會在一個月左右之後,登陸小米有品平台進行售賣,有這方面需求的讀者不妨關注下。
(本文首發钛媒體,作者/唐植潇)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