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愈來愈熱
胃口愈來愈差
燒烤太上火
火鍋太熱
北極貝刺身此時zheng在向你招手~
然鵝......
我們常見的北極貝并不來自于北極
北極貝刺身
也并不是真正的“刺身”
我們常說的“北極貝”,正式中文名稱叫庫頁島馬珂蛤 Spisula sachalinensis——又名北寄貝、姥貝,是日本福島縣相當馬市的代表性産物,它在日語裡的标準稱呼是“姥貝”(ウバガイ);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裡的“ポキセイ”一詞有“靠近北域”的含義,對應漢字就是“北寄”二字。
北寄貝通常分布于日本北部和朝鮮半島周邊,作為水産物時常被稱為北寄貝(ホッキガイ),精明的商家們索性順水推舟根據其日文諧音,給它取了一個美麗又動人的商品名:北極貝。
紅白相間的色澤,冰清玉潔的氣質,仿佛它就來自于那純淨清澈,漂浮着一座座薄荷糖色冰山的北極海域......
好食材來之不易,數年沉澱,方成美味
野生北極貝通常栖息在50米左右的冰冷海底,常年0~5℃度的寒冷水溫,使得它們的生長十分緩慢,往往需要12~15年才能達到捕撈規格,也因此具有細膩而不失緊緻的鮮甜口感。
北極貝的雙殼堅硬而厚實,在其外殼表面有着一圈圈的同心向生長線,好似樹木的年輪,可以清晰的反映出北極貝的實際年齡。
北極貝的生長習性與象拔蚌比較相似,他們通常會栖息在泥砂質底的近海海底,将自己整個埋入厚厚的泥沙底部,隻通過虹吸管與外界進行交流。
因此要捕撈北極貝也絕非易事,捕撈工人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捕撈船需要先将拖網放入海底,再用高壓水管沖刷海床使之入網,最後打撈上來進行分撿,讓我們不禁感歎美味來得如此不易。
北極貝刺身到底是不是生的呢?
在我的印象裡,北極貝都是豔麗的紅色。其實這并不是它原本的模樣。
鮮活北極貝足的顔色通常為淺粉色或者紫褐色,看起來并沒有那麼豔麗,隻有燙熟之後才會呈現出鮮紅豔麗的色澤。
為了保證鮮度,北極貝被捕撈上船後,會立刻分揀、去殼、清洗、蒸煮、最後急凍包裝,力争在最短時間内,“鎖住”北極貝鮮甜爽脆的口感。所以,我們在生鮮超市裡見到的那些紅白相間的北極貝,其實已然是熟的了。這也是許多人難以接受刺身,卻獨愛北極貝的原因。熟凍的北極貝,解凍後可以直接食用,口感清爽的北極貝幾乎是個百搭的食材,同樣勝任中式菜肴。因此嫣紅的北極貝刺身嚴格說來并不是刺身,因為它是熟的!
刺身仍然是北極貝最常見、最快手的吃法,除了刺身和捏壽司,北極貝還可以用來炙烤,同樣也非常美味。它還含有OMEGA 3脂肪酸,是人體無法合成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它對于大腦和視覺功能以及心髒健康均有益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