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的人都知道,顔真卿和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顔真卿擅長行書、楷書,其行書氣勢遒勁,楷書筋力豐厚。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以骨力勁健見長。他們二人的書法并稱“顔柳”,并有“顔筋柳骨”之譽。
《祭侄文稿》是顔真卿的行書代表作品,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這是顔真卿為其侄顔季明所寫的祭文草稿。《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茂密瘦長、秀逸妩媚的風格,形成了一種寬綽疏朗的體勢。筆法圓轉,筆鋒内含,線條遒勁而舒和;其墨法蒼潤自然,渴筆枯墨,燥而無潤。
這篇作品多次出現渴筆、枯筆,在重頓收筆處多有破鋒開叉的現象。之所以這樣,一是當時顔真卿悲憤交加,情不自禁,故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二是與其所使用的短秃的硬毫筆有關系。
這種硬毫筆據說就是雞距筆。關于雞距筆,白居易有專門的《雞距筆賦》:“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奮發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長毫。合為乎筆,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盡其妙。圓而直,始造意于蒙恬;利而铦,終騁能于逸少……故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
雞距筆由精挑細選的兔毫制作而成,因其筆頭的形狀像雞爪後面突出的距而得名。這種筆是按當時較為常見的纏紙法制作,主要是用紙或絹裹筆柱。這種制筆方法的優點是解決了硬挺的兔毫原料偏鋒及腰軟問題,筆頭硬勁可以有效控制筆鋒的使用範圍,能寫出遒美有力的楷書。
同時雞距筆也有明顯的缺點,由于這種筆采用纏紙絹的制作方法,筆頭短而尖銳,從而限制了它的蓄墨量,尤其書寫行草書時不能肆意揮灑,筆芯纏紙導緻大幅度的提按、頓挫不靈便,故柳公權曾評價雞距筆:“出鋒太短,傷于勁硬。”
在中國書法史上盛傳“筆谏”美談的柳公權,書風以勁健瘦硬著稱,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楷書。其擇筆有自己的要求,務以優柔毫細為首要條件。由此可見柳公權所用毛筆多為細管精制長鋒軟毫筆。
柳公權批評雞距筆确是有的放矢。他要求出鋒要長,筆頭長用筆則能收放自如,不至于轉折僵硬、行墨幹枯,比較容易表現出瘦勁的線條,而且可以較為自由地表現出筆畫起收處的修飾筆觸。
入《神策軍碑》是柳書的代表作之一,用筆以方為主,兼施圓筆,剛柔相濟、筋骨并存。出鋒之撇、捺、鈎、挑等爽健峻峭之勢随處可見,其雖以骨力取勝,又不失豐腴溫潤。這種瘦硬而舒展的特色,正是長鋒筆的長處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