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高考結束後,很多朋友打來電話,告知孩子成績。其中不乏會說:孩子成績一般,準備将來考個研究生,再做選擇。這讓我很費解。在一個充滿變化的世界裡,用今天的眼光做四年後的決定,是否合适?
當然不合适!因為你不知道,未來他(她)要經曆多少事,認識多少人,遇到多少機會?
雨果說,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讀書是為了成長成才,考研讀博不過過程手段。于是,為職業做個規劃:從政、從商、從學,大學應該如何讀,要做哪些準備,十分必要。
01
從政:“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這裡的“從政”,泛指進入政府機關、做有公共職能的行政工作。這也是很多同學期望的歸屬。對此,要怎樣準備呢?
首先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所謂“闆凳要坐十年冷”就是如此。無論什麼工作,既然打算作為職業,就要有份事業的信念。否則,既走不長遠,也走不安穩,甚至還會出“大問題”。
其次,多在文字上下功夫。機關工作與文字材料密不可分。古往今來,一篇文章可以定國安邦,可以跻身宰相,足見其重要。
寫文章,不是空洞無物地堆砌文字,而是研究工作、提升内涵。試想,同樣的篇幅下,你的文字筆力深厚、内涵豐富,不正說明你對問題的認知更深,對情況的了解更透嗎?
再次,要養成務實、沉穩、低調的性格特征。相對于商業人士,機關人員較少推銷自己,更傾向于少說多做、默默無聞,讓人感覺端莊内斂。
說的很玄妙,其實并不難,校園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機會:入學第一天,各級學生會、社團組織就開始“擺攤招新”“夾道歡迎”各位了,這都是能力鍛煉的重要平台。回想我的一路經曆,最感恩的就是四年學生會生活。真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因為服務他人,得到自身提升。
我常說,大學最重要的一門功課是自立自信。從北方來到江南,獨自在外求學,學會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很重要。我大一競選成為班長,一個人為一個班服務,這就好比練就“吸星大法”,遇到各種問題,鍛煉各種能力,想不進步都困難。
做學生幹部還有一個福利就是“試錯”,長期鍛煉實踐,轉變思路、适應環境、調整方法,考慮問題越發周全、待人接物更加得體、為人處世更加成熟,這不正是個人成長的最佳路徑嗎?更何況,過程中你會結交一批“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是你人生中最可寶貴的财富。
需要強調的是,從事學生工作,絕不是為了尋找“做官”感覺,恰恰相反,是發現不足,以更低的姿态學會協調與兼顧。兼顧工作、兼顧學習,讀大學,沒有成績做保障,一切都沒有說服力。
記得有次和老師交流。他說,“做學生幹部,先要做學生。做學生要像學生,做幹部可千萬不能像幹部!”讓我受用一生。
02
從商:“所謂商機,是看看社會還有什麼問題需要你解決”從商就是進入公司企業,或自主創業從事商業性的工作。這是大多人的求職路徑。尤其近幾年,越來越多同學喜歡投身“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洪流。
我沒有創業經曆,但從很多創業的朋友身上,我感覺,創業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生活狀态,一種思維方式。
很多人說,創業是不斷尋找商機。那什麼是商機?馬雲說,“所謂商機,就是看看周圍世界,還有什麼問題需要你幫助解決”。
從事商業活動,要學會放低自己,通過“提供服務”赢得他人認可,獲得個人收益。而現在,同質化競争異常殘酷,機會尤其難以把握,學會善待自己,有點“理想主義”,就變得十分必要。
可即使如此,更多年輕人受“不安分的心”的驅使,追逐“自由的靈魂”,将創業視為很酷的決定。但大數據會告訴你,“酷”的同義詞是“冷”,要想創業成功,必須做好充足準備。
寫到這裡,會有人覺得我對創業有所偏見。确實!我非常反對很多媒體對“個别成功者”的過分誇大,将“小概率事件”無原則鋪張。在我看來,隻看“鶴立雞群”的秀木,不看“九死一生”的樹林,是對青年人的不負責任。
我不反對創業,更不反對從商。可當你準備獨身一人“商海”搏擊之前,先找個夥伴、摸摸水勢,再帶個“救生圈”,會不會更好?
找個夥伴,就是組建團隊。我參加過兩次“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這是一個通過“包裝”技術,實現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中,通過團隊分工,工科的負責介紹技術,财務的做好報表,營銷的進行市場分析…… 大家分工合作,使得一個商業活動更加系統,更好實施。
除此之外,比賽中,我們還接觸到許多夥伴,他們有些人現在已成為“創業導師”,時常出現在各種媒體,授人以漁。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我去創業,或許也會成功。靠的就是這份經曆。
摸摸水勢,就是要對商業環境有所了解。自由職業者的“自由”絕不是天馬行空、特立獨行,而是與人交往、從善如流。創業不是登山,世界都不動,唯有我在動;創業是劃船,要善借水勢,順勢而為。隻有學會與世界“鍊接”,才能在“商海”中暢遊。
了解商業環境,可以學習商科知識,收讀商業資訊,但更要找到自身“優勢”。要明白,不是每條路都适合你,而是适合你的路才會長遠。不懂商科的理工科的同學也不要着急,下大氣力學好專業,掌握“核心技術”,自然不愁金主。
還有,帶個“救生圈”。“救生圈”可以不用,但卻讓人心安,這就是原初的激情和平和的心境。華為不是一天建立的,精英也不是一天速成的。越是渴望成功,越要耐住性子,越要沉下心思,越要打好底子。如果為了“一夜暴富”而創業,這份想法本身就靠不住。
馬雲說,企業的成功往往是“熬”出來的。很多企業死在成功的前夜。可他們不知道,距離成功僅僅一步之遙。我想,這既是在說企業,也是在說個人。所以,梅花香自苦寒來應該是最好的告白。
03
從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學,就是做科研、做學問,多是在學校、科研院所工作。多年讀書,我越發體會到,大學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學習知識,而是運用知識,探索未知。可世界在變,未知在哪?需要獨立的思考和不斷的實踐。
有不少文章對高等教育“唯學曆論”提出批判。我贊同一半:學曆本身就是标尺,如果舍去基礎,去看創新和領航,就很離譜。按部就班學好知識、掌握規則才是“基礎課”、“必修課”。
所謂不贊成,是因為很多人,甚至官方對“學曆”的認知有些狹隘。學曆不光指“學習的資曆”,更指“學習的能力”。證拿了很多,光有廣告,沒有療效,也是白搭。
我曾問過一個HR(人力資源總監):作為外企,你們為什麼對英語四六級不做要求?他說,我們英文面試,你說幾句不就行了?
這樣看來,讀書做學問并非易事,甚至很不容易。那些抱有“考上大學松口氣”、“混個文憑”、“大不了考研”想法的同學,可要改變啦!
我也曾經問過自己,學習到底累不累?經曆告訴我,很累。沒有人從一開始就喜歡學習。可是,學習如睡覺,是個習慣。如果想讓自己未來“少受累”,不妨花點時間,現在“養成好習慣”。
找到興趣點,讓自己興奮點。興趣點,就是學習的方向,也是安身立命的本領。無論哪個學科,總有有益之處,即使玩遊戲,也有人玩到億萬家産,赢得奧運冠軍。重要的是,要給自己一個理由:做這個,我能學到什麼?
所以,學習不僅是結果,也是過程。在過程中投入,從結果處檢驗。投入自己的真性情,檢驗是不是獲得了真正想要的自己。
最近看了一副漫畫:一個人艱難的攀越“高考”大山,但翻過之後才發現前面的山更多,路更陡。
我大學畢業十五年,前後幾份工作,現實告訴我,讀書是這個世界最好的捷徑,也是最簡單的生活方式。我把這份體會分享給你,也真誠的建議你用心讀好書。
請你一定要相信我!有人說,經曆就是财富,我很認同。我希望,你能珍惜今天,用最貴的青春赢得最美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