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怎麼寫又好又長?讀後感這麼寫文|陸生作,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讀後感怎麼寫又好又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讀後感這麼寫
文|陸生作
陸老師的聰明作文法
congmingzuowen
【一】
讀後感,是小學生常寫的一種作文。
好多次,有學生、家長問我,讀後感怎麼寫,甚至連老師也問。
我說,讀後感就按照“讀—後—感”這麼寫。他們總是笑,以為我敷衍,其實我是認真的!
我總想,有些問題,是需要自己動動腦筋的,并不是光教就能教會的。比如,學開車,不上車練習,能學會嗎?學遊泳,不下水練習,能學會嗎?這些都是老師沒法教的,隻能靠自己實踐、思考、感悟、總結。寫作文,也是如此,老師隻能當個領路人,領你進門,修行在自身。
但,愛偷懶的人,最好一教就會;功利的人,覺得一寫就該得高分。天下哪有這麼立竿見影的事?
【二】
寫讀後感,往往會犯兩種錯:一是寫成了書評,二是寫成了内容概括。
【四】
讀後感的“讀—後—感”寫法,是這樣的。
讀,是說讀了一句話、一句詩,或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總之是讀過,讀完沒讀完另說。
後,是時間,要在讀過之後寫,沒讀過怎麼寫?“讀過”是“的”,有“的”才能放矢。有本事的話,放肆也行!
感,是說在讀的過程中,有感覺,有感受,有感悟。這是最重要的!哪怕沒讀完,隻要有了“感”,也是能寫好讀後感的。
讀後感,主要是在“感”上做文章。為什麼有“感”?一定是在讀的過程中觸動了你心裡的記憶,産生同感,勾起了回憶,把書本(讀的内容)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了。這能列出一個邏輯過程:
讀内容→→觸動心弦、産生同感(提出觀點)→→聯系生活(用事實證明觀點)
比如:
讀内容→→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産生同感(提出觀點)→→努力很重要啊!
聯系生活(用事實證明觀點)→→考前不複習,考後徒傷悲。吃了虧,改一改,考前好好複習,考後笑哈哈。
寫的時候,其實隻有“讀 感”兩大塊。把你讀到的、令你有感的那部分内容簡單介紹下,然後順勢聯系生活實際(舉個事例),再來個總結,讀後感就完成了。
【五】
來看一篇範文吧。
失敗了還要保持樂觀——讀《草房子》有感
文/李玺聰(三年級)
翻開書,書中杜小康的故事令我啟發。
杜小康的家是油麻地的首富,可有一天,杜小康爸爸用了家裡大部分的财産遠航,可是船翻了,他們破産了。杜小康停了學,但他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地過着每一天……
杜小康的樂觀精神,值得我學習,他的形象還在我腦海中盤旋。
合上書,我不禁想到了我三年級一次數學考試的情形:交好了卷,本以為考得很好,自信滿滿地,以為至少也有個95分以上的,但當試卷發下來是,我簡直要暈了過去!接着定了定神,看見了試卷上用像血一樣紅的筆迹寫着89和那一個個的叉叉,我就洩氣了,像沒有氣的氣球一樣,垂頭喪氣的。可這時我想到了杜小康的感人故事,杜小康在那麼大的家庭變故打擊下,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保持樂視向上,而我僅僅是小小的一次考試沒考好而已,因此我備受啟發,不再氣餒,重整旗鼓,不斷研究試卷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歸根到底是由于太驕傲了,沒有仔細地檢查!這時,我自己鼓勵說:“這個考試隻不過是檢查知識是否牢固,并不可怕,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仔細做題檢查,下一次一定能拿到好成績,哪怕是最後的期末考試也不在話下!果然,經過我認真做題,仔細檢查和着杜小康的樂觀精神,真的期末考試得了100分,第一名!
再次翻開這本《草房子》,杜小康的故事還使我記憶猶新,從心眼佩服杜小康,打擊并不可怕,保持樂觀的态度,積極向上才是最重要的。還想再次拜讀,希望《草房子》能帶來更大、更多的啟發!
注意文中“合上書,我不禁想到了我三年級一次數學考試的情形”這句話,這是由書中有“感”的内容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這是寫讀後感最為關鍵的一點。
小作者從書中杜小康的故事得出了“樂觀精神”——這是一個觀點,得用自己的實際生活例子去證明它,即小作者舉了自己考試的例子。
也就是說,“讀”與“感”之間,存在一種“讀”觸發“感”、“感”驗證“讀”的關系。
【六】
其實,從某個角度說,“這本書真好看”也是讀後感,是發自肺腑說出來的呢!但你交給老師試試?
【七】
摘一段徐啟賢老師的話:
讀後感,以“感”見長。“感”是怎麼産生的?即讀了書中的某一個片斷而受的刺激,因它而浮想連翩……但不是所有的浮想,都有價值的。感中的“應用的浮想”,須得經過你實際生活的洗禮,證明:是實際有效果的。
可見“感”,一定是“學以緻用”的“感”!寫作的目的十分明确:告訴讀者,你看我的某個壞習慣,就是因為讀了此書的某一個片斷而改掉了。
因此,讀後感就是“現身說法”,這樣既共享了經驗,又向讀者推薦此書的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