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天津搖滾大鼓創始人李亮節不僅在天津台春晚亮相,還登上了中國文聯主辦的2018春節大聯歡的舞台,與馮鞏、何賽飛、苗阜、陳靓等人,一起表演了由李亮節創作的南北說唱《這樣的好生活》。
李亮節還有兩首與天津人過年息息相關的歌,一首是《那年初二》,把天津人帶回1990年下着大雪的“那年初二”;另一首《剁小人》,是天津民俗“正月初五剁小人”的幽默展示。《那年初二》寫了天津人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春節,1990年,一夜暴雪将正月初二染成純白。初二是天津人回娘家的日子,又叫“姑爺節”,那是幾乎隻能步行出行的姑爺節,大家提禮攜物相互攙扶,據說那天在天津西南角路口有人堆了一個雪人兒,上面寫着“姑爺們辛苦了”,經年之後每每記起,依然令人動容。
李亮節歌曲最大的特點是将現代搖滾與傳統曲藝結合,他學京東大鼓老藝人劉文彬的《拆西廂》學得特别像,《那年初二》借用了天津時調,《私家偵探》融合了京東大鼓,《逗你玩》結合了相聲《賣估衣》,《嘴》有北京琴書的味道,《大餅卷一切》借用了《公道爺勸善歌》是說相聲的開場小段,《哏都青年》在演唱的時候全盤都是天津話……
他的另一個特點是懷舊,比如給山海關汽水寫歌,山海關汽水本身就是天津人的集體記憶,他就把它寫成曆史。另外一首《天津往事》,描述了租界時代天津人的生活方式。
李亮節出生在天津小白樓安善裡,一幢聯排小二樓裡。這裡在清末民初曾是英租界,李亮節的爺爺是塘沽東沽人,幹過船務、貨代,跟洋人打交道,會說外語,當年那幢小二樓裡住的都是高級白領。
李亮節的父母是在天津師範學院念書時的同學,畢業後,母親分配到楊柳青一中,父親分配到衛國道中學。當時楊柳青屬于天津市西郊區,因為交通不便,到市區還顯得很遠,結婚後隻能兩地分居。李亮節三四歲的時候,父親也調到楊柳青一中,那時候楊柳青一中在石家大院,李亮節在石家大院長大,如今這裡成了天津一處著名的景點。
高考落榜,李亮節回到小白樓奶奶家。他喜歡古典吉他,報了吉他班學琴。那段時間他幹過不少工作,當過賓館行李員、在樂園築波遊泳池幹過一夏天救生員、在一家服裝廠當過保安。當保安的時間最長,因為保安輪班,正好可以有時間去歌廳伴奏,彈貝斯。
2003年,李亮節在小海地東江道市場開了一家“星光吉他行”,組了人生第一支樂隊,報名參加天津市的搖滾大賽,排練了一首他自己寫的歌叫《普通人》,結果拿了第一名。這首歌是他早期的作品,已經有些市井味道了:“走在人群裡,你和我一樣,相似的T恤和相似的牛仔裝,喜歡牛肉拉面和路邊的麻辣燙……”
但是無論組樂隊還是開琴行,都賺不到錢。有一個朋友幹婚慶,李亮節去做司儀,一場賺100塊錢。開始主持婚禮全靠“現挂”,後來他研究了大量“死綱死口”的婚慶的詞,背得滾瓜爛熟,直到可以滔滔不絕脫口而出。他做了十五年婚慶主持人,最多一年主持過兩百多場婚禮。
李亮節與大鼓曲藝結緣,是在2006年。當時他認識了一位大鼓演員,幫她弄了一段現代搖滾版的《風雨歸舟》,配上吉他和弦,創造了第一首“搖滾大鼓”。那時他組建了“岩石樂隊”,在天津的中國大戲院辦了一場“搖滾曲藝”專場演出。
朋友介紹李亮節拜了一位曲藝的師父,是劉派京韻大鼓名票趙桐光先生,号稱“小劉寶全”。趙桐光先生如今已經去世,當年與郭德綱、王惠夫婦關系親密,常在北京德雲社演出鼓曲,喜歡鼓曲的人都知道這位老先生。
自此之後,李亮節堅定地走上了曲藝與搖滾結合的道路。相聲演員許建幫他找來彈三弦的吳斌,錄了一首歌:《做個有錢人》,緊接着他又寫了《天津娃娃》。沒過多久吳斌去了名流茶館說相聲,沒了三弦,李亮節突發奇想,幹脆自己彈。他買了一把三弦,其實三弦指法沒一兩年絕對練不出來,李亮節給三弦裝上拾音器、背帶,按吉他的把位定音,按吉他的指法練習,唱歌時甚至用了吉他的變調夾,演出時又穿上大褂,由他獨創的“搖滾大鼓”趨于成熟。
他為天津相聲廣播寫了台歌《說學逗唱》,電台總放,慢慢的曲藝圈裡認可他的人多了起來。李伯祥、魏文亮、劉俊傑等老藝術家們在天津的中國大戲院辦了一場反串節目《笑的晚會》,相聲演員唱評戲、京劇演員說相聲,許建和李亮節一起唱了搖滾大鼓《天津娃娃》。
通過那次演出,李亮節結識了劉俊傑先生,他非常崇拜劉先生,拜劉先生為師,不過到現在還沒“擺知”。劉俊傑先生給李亮節講了很多藝術創作的技法,都是書上查不到、在别的地方聽不到的,潛移默化中他學到很多東西,覺得創作越來越順手。
天津土生土長的李亮節,經曆了琴行老闆、婚慶主持人、歌廳歌手等不同職業的轉換後,終于闖出一條貼着“搖滾曲藝”标簽的原創之路。舞台上穿着長袍,彈着三弦,唱出了天津市井的縱橫交錯,特别是他創作的最有名的歌曲《大餅卷一切》,既道出天津人愛吃的習慣,又有天津人性格中海納百川的包容。(文:何玉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