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帝陵結構圖

唐帝陵結構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20:18:54

橋陵,又名橋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裡的豐山(唐時稱為"橋山",又稱"蘇愚山")西南。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并稱為唐代陵墓石刻藝術之最 。天寶十四年(755年),杜甫由長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寫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長詩外,還寫有《橋陵詩本十韻因呈縣内諸葛官》。詩中對橋陵的建設及官沒宮女供養猶如皇帝生前情況,作了形象的描述。1956年,橋陵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2月,橋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帝陵結構圖(唯一一座建于唐開元盛世的帝王陵墓)1

唐睿宗李旦崩于開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正值"開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不惜花費國家财政的三分之一,以空前規格為睿宗營建了皇陵,以感激父親讓位之情[18] 。開元四年(716年)冬十月,唐睿宗葬于橋陵,并因此将蒲城縣改名奉先縣,隸京兆府,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的遺存代表。橋陵園分内城和外城。據史料記載,陵内地面建築當時有9間雄偉的獻殿,十幾座阙樓及下宮、陵署,至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房屋已增至140多間,設有陵台令,典事等,官員30餘人,陵戶400餘人。還設有折沖府,專門有官兵負責保衛工作。五代時,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韬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諸陵在其境内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橋陵亦在其列。

唐帝陵結構圖(唯一一座建于唐開元盛世的帝王陵墓)2

橋陵建制與乾陵相仿,依山為陵,鑿石造墓,繞山築城,陵區仿照京師長安建造,陵寝坐北面南,玄宮位于豐山正峰東坡,前瞻廣闊的關中沃野,後枕雄偉的山峰丘巒。陵穴海拔高程為736.7米,高出周圍平地250米左右。橋陵在山腹開鑿地下宮殿,并在四周建造高大陵牆,南牆長2871米,西牆長2836米,北牆長2883米,東牆全長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勢向西折進427米,再南至東門,直通東南角遺址,陵牆周長約13千米,陵區面積達852.7萬平方米,封内20平方千米。整個平面呈一規矩的刀把形。朱色牆身寬1.3米,基寬3米。橋陵陵牆四周各開一門,前為朱雀門(今橋陵鎮安王村),後為玄武門(今橋陵鎮東山獅子懷村),左為青龍門(今三合鄉趙家山村),右為白虎門(今橋陵鎮東山黨窯村)。各門兩側均有門阙和石刻,陵牆四隅各建有角阙。陵前原有浩泉,明末幹涸。朱雀門内有獻殿遺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橋陵》石碑,系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隸書[2] 。朱雀門外為神道,神道長625米,寬110米,呈南北走向,神道兩旁是各組高大的石刻。

唐帝陵結構圖(唯一一座建于唐開元盛世的帝王陵墓)3

文物遺存;三出阙位于橋陵南門遺址,代表最高的帝王禮制。以石頭為基礎砌磚的三出阙為研究唐代的門阙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表明橋陵的門阙建築十分講究。建築方法首先以雕槽的石頭圍成基礎,在其上按一定方法砌磚,再在内部夯築生土。總體長度十七米左右,阙台的收分處保存較好,讓人一看即知當時的建築情形。

唐帝陵結構圖(唯一一座建于唐開元盛世的帝王陵墓)4

橋陵有17座陪葬墓,有明顯标志的11座,3位太子,4位公主,2位皇後,1位妃子。橋陵東南方向,分布有大量的陪葬墓群,其中包括:肅明劉後、昭成窦後、賢妃王芳媚墓、申王(惠莊太子)李扌為墓、岐王李範墓、薛王(惠宣太子)李業墓、代國公主李華墓、涼國公主李苑墓、息阝國公主墓、金仙公主墓、雲麾将軍李思訓墓、甯王(讓皇帝)李憲惠陵,鄭王李筠、嗣甯王李琳墓和蔡國公主墓等,陪葬墓均在陵區的東南方向。陪葬墓碑刻中"涼國長公主碑"、"鄖國長公主碑"、"金仙長公主碑"的碑文是唐玄宗親手書寫的。

橋陵現有石刻53件,因其建于盛唐時期,其石刻藝術的雄大氣勢不僅表現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偉,更表現于内在氣度的充實大氣,因之橋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橋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稱。

橋陵石刻有38尊排列在寬達110米、長625米的朱雀門外神道兩旁,由南往北依次為:華表。又名"望柱",屬儀衛性石刻,象征"王者納谏"、"識衡路"。橋陵華表原為一對,現存西邊完整者一座,通高8.64米,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為方形,上雕覆蓮12瓣;柱身為八棱形,線雕纏枝卷葉紋及各種祥禽、瑞獸圖案;柱頂為仰蓮承桃;基座有神獸、花草線刻。東邊的一座已倒塌殘缺,僅存柱頂、柱座。

獬豸。俗稱"獨角獸",是古代傳說中能辨曲直的異獸,屬陵前瑞獸。橋陵東西各有1尊獬豸,身高約3米,體形碩壯,怒目露齒,身有雙翼,保存完好。東側獬豸基座刻有"富平田氏"4字。橋陵的獬豸石刻重達10噸左右,是用一整塊青石雕成,這種大型圓雕,在十八座唐陵中絕無僅有。

鴕鳥。鴕鳥浮雕主要出現在盛唐以後的陵墓石刻中,橋陵有鴕鳥浮雕東西各1座,系刻雕于高、寬各約2米的石屏上的高肉浮雕。鴕鳥矯健的雙腿,立于假山之上,回首貼翼,羽毛豐滿,刻法細膩,頸部的石雕淡黃色的,雕刻有微小的鱗片,為石刻藝術中的一件珍品,現保存完好。中國本不出産鴕鳥,漢代從波斯傳入。中亞各國曾多次贈送鴕鳥給中國,物以稀為貴,因此被視為吉祥的象征,也稱朱雀或鸾鳥。

石馬。石馬(或稱鞍馬)在唐陵中象征儀仗,按規格為5對。橋陵神道石馬為5對,身高1.7米-2米,身長2.3米-2.6米,均立于石台之上,形态不一,栩栩如生,鞍鞯等裝飾品也各具特色,其中左邊第三隻石馬更有玄妙,用小石頭輕輕敲擊馬頭或馬尾,都可以貼在馬臉上聽到金屬撞擊的當當聲,清脆悅耳。石馬多數頭部損壞。另外在玄武門外,按規制布列的3對石馬已殘破。

翁仲。俗稱"石人"。唐制,乾陵以後,神道兩側列侍臣(石人)10對作為儀仗,以折射宗法秩序觀念。橋陵石人身高3.67米至4.28米不等,為諸唐陵之冠,且多數保存完好,石人均為直閣将軍裝束,頭戴鵑冠,中飾飛鷹,褒衣博帶,足蹬高頭履,雙手柱劍,面部表情,莊嚴肅穆,有的凝視遠方,有的垂眉沉思,形态各異。

石獅。在陵前,石獅具有守護陵墓的威力,是封建法權不可觸犯的象征,它主要是向人們誇式雄烈,儀衛亡靈,予人以震懾,是人化了的"獸"的形象。按程式,唐陵四門均有石獅1對,橋陵朱雀門外1對石獅,呈蹲踞狀,雌雄分明,張目露齒,挺胸昂首,形态各異,镌刻細膩,肌膚豐滿,造型雄偉,保存完好,體态碩大,高達2.8米,堪稱石刻藝術的珍品;青龍門外石獅蹲座回首(稱"回頭望"),亦為唐陵石刻所罕見,其他各門石獅也均保存完整。

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個皇帝,高宗李治第八個兒子,武則天的第四個親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在位8年,正式執政隻有兩年半的時間,所以曆史對這個人做出了很公正的評價,雖無建樹,但能洞察形勢,在險惡的政治鬥争中急流勇退,三讓天下,一讓母親武則天,二讓兄長李顯,三讓兒子李隆基,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後人送廟号"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