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的蛤蜊,會場的螃蟹”是青島老百姓多年來一句經典總結。在青島,會場螃蟹無疑是螃蟹中的“戰鬥機”,在每年初秋梭子蟹的收獲季,一般市場上的梭子蟹每斤賣到三四十元,而會場螃蟹每斤要賣到上百元。更讓人驚訝的是,不管近些年螃蟹價格變化如何,會場螃蟹的價格依然堅挺,并且還是并不好買的“搶手貨”。會場螃蟹到底哪裡好?近日,早報記者實地探訪揭開謎底,會場灣獨特的自然環境是梭子蟹生長的寶地,當地政府對海洋資源的保護也助力了這一知名螃蟹産業的發展。
獨特環境适合會場螃蟹生長
“我們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特别是梭子蟹在方圓百裡很有名。”說起會場螃蟹,社區裡的每個村民都能自豪地解釋一番。在碼頭上閑逛的漁民老杜指着旁邊的會場灣告訴記者:“你看看這片海灣,南邊是崂山,北邊是鳌山,外面還有小管島、兔子島,這裡相當于是三面環海,我們這裡沒有大河入海,海水鹽度常年在3度左右,特别适合螃蟹生長。 ”
“會場灣産出各種貝類,早些年村民用蛤蜊皮、蛎子皮燒灰,供建築用,因而社區得名‘灰廠’,後來,逐漸演化成為‘會場’。 ”會場社區書記杜存功表示。會場灣的灘塗以沙質為主,有豐富的貝類資源供梭子蟹食用,保證了梭子蟹有充足的食物來源。杜存功說,此外,會場灣冬夏季溫差小,水溫适宜,優良的生态環境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會場灣成為山東半島南部最主要的梭子蟹繁殖、栖息地。
個大鉗長蟹殼尖是特點
會場螃蟹有什麼特點?在普通百姓看來,和一般的螃蟹沒什麼區别。但如果把一般螃蟹和會場螃蟹放到一起比較,或吃起來的口感,“細品”都能發現其中的不同。會場社區主管漁業的委員杜雨功介紹,會場螃蟹口味鮮美,香中帶甜,蟹香濃郁。 “大家所說的會場螃蟹,主要是說從會場海域到長門岩海域自然生長的螃蟹,其生長海域深度為2米到20米。”杜雨功說,會場螃蟹沒有養殖的,完全是自然生長,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海捕”。
杜雨功告訴記者,從外形上看,跟其他地方的螃蟹相比,會場螃蟹個頭大、蟹鉗長、蟹足長。會場螃蟹兩隻蟹鉗的前半段能互相重疊,俗稱能“盤腿”,單側蟹足可以達到身體寬度的兩倍長。通常情況下,一隻8兩左右的螃蟹,兩側的蟹足展開後,寬度能達40厘米以上。“以前,我們測量過,一斤半以上的3隻會場螃蟹展開蟹足,能趕上一個1.8米小夥子的身高。 ”杜雨功說,還有就是會場螃蟹的肚皮亮,尤其是三角臍處發白,再就是蟹殼兩端特别尖,不像養殖蟹三角臍處有一條黑線。
傳統捕撈方式産出精品
“會場螃蟹名氣大,除了跟地域、口味有關系外,還跟我們特有的捕撈方式有關系,因為工藝獨特,捕撈上來的會場螃蟹個大肥美。”杜存功介紹。“肥美的大螃蟹一般是在大海的底層活動,那些不肥的螃蟹在海水中層活動,跟其他地方的網具不同,我們的漁民使用的是定置網,因為網具隻有1米多高,張開後就像一個排球網,中層的螃蟹會遊走,隻有底層的大螃蟹會順着潮水撞到網上,而且還不會造成螃蟹斷腿。 ”杜存功說。
每斤百元以上仍供不應求
“從1998年開始,以半斤重的會場螃蟹為例,每斤銷售價格從三四十元一下漲到七八十元,到2007年漲到上百元,近些年來會場螃蟹的銷售價格就再沒有掉到百元以下。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市民知道會場螃蟹好吃。 ”杜雨功介紹。但就是如此高的價格,還是供不用求,經常是螃蟹還沒上岸,就已經被提前預訂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會場社區近些年來特别重視 “會場螃蟹”的品牌打造。2002年,“會場梭子蟹”成為青島市第一個為活海鮮申請注冊的商标,在全國成為著名的“吃螃蟹”品牌;2005年,會場螃蟹被評為消費者喜愛的名優農産品;2006年,會場螃蟹被評為青島市名牌農産品;近幾年來,會場螃蟹更是市民遊客追捧的“明星”海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