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6:16:41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1

“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這句話出自明代醫家萬全著的《萬密齋醫學全書》,意思是要想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要讓孩子吃得太飽、穿得過暖。這不僅是民間諺語,也是傳統醫學經過世代檢驗、行之有效的理論,對于小兒養護、預防疾病具有指導意義。

中醫認為,小兒是純陽之體。“陽”是指生命有活力,發育迅速,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與成人相比,小兒對營養的需求量大而消化能力弱,常會出現消化不良。同時,小兒又是“稚陰稚陽”之體,發育不完善,有“肺、脾不足”的生理特點,因此在抵禦外邪上常顯不足。若調護不當,小兒易感外邪,罹患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

三分“饑”

注重食物“量”和“味”

三分“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量,食量不可過,吃飯七八分飽,過飽則傷脾胃。由于小兒的腸胃空間相對狹小,孩子吃得過飽,會加重脾胃負擔,長期這樣容易造成積食,出現呃逆、嗳氣、吐奶、腹脹、便秘等症狀,免疫力也會下降,經常生病。二是味,味不可過,應注意食物“性味”的陰陽均衡,做到不偏食、不嗜食,注意“寒熱溫涼”“酸苦甘辛鹹”的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的飲食結構也有了顯著變化,常以高熱量、高蛋白飲食為主。這些“肥甘厚膩”的食物,會讓孩子難以消化,導緻厭食;積滞日久又形成疳積,會讓兒童身體瘦弱、腹部脹滿。如果孩子大量吸收能量且超過正常所需,則會形成脂肪,堆積在身體各個部位,甚至出現脂肪肝、肥胖等。

學齡前和學齡兒童需注意飲食定時定量,進餐時不要過快、過多,不要邊吃邊看電視,不要不吃早餐。少食多餐,在三頓正餐之間可以吃點心、水果。晚餐不要過晚。晚餐一定要和睡覺時間間隔3小時,給腸胃消化食物留出足夠的時間。節制零食,不吃油炸、膨化食品,避免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多吃蔬菜、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不可偏食、嗜食。

三分“寒”

順應四時增減衣物

三分“寒”是指不宜過暖。兒童天性活潑好動,活動量較大,加上生長發育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産熱要大于成年人。正常情況下,孩子應該比成年人穿得薄。如果孩子穿得過多、過厚,會使自身溫度調節機制受阻,不利于免疫系統發育。當孩子穿衣過暖時,皮膚毛孔長期處于開放狀态,出汗多時如不能及時擦幹,就易感風寒。過厚的衣服還會使胸部活動受限,影響呼吸和胸部正常發育。當外界環境稍有變化時,孩子就會生病,發生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哮喘、發熱等症狀。

三分“寒”還需順應四時,根據四季節氣的變化來保持自身的陰陽平衡,這樣才能避免生病。在冬季,适當的寒冷刺激可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家長要根據氣候變化随時給孩子增減衣物,讓孩子處于“七分暖、三分寒”的環境中,提高孩子的禦寒、抗病能力。

孩子的穿衣法則是“一多一少”。當孩子不會走路時,運動比較少,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會走路之後,運動量比較大,孩子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要判定孩子穿衣是否合适,可用手摸摸孩子的後背,隻要溫暖無汗就可以。在孩子睡覺時,也要選擇厚度适中的被子,不要讓孩子的身體受到限制,以随意翻身而不影響睡眠為宜。

“治未病”

未病先防利成長

《黃帝内經》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治未病”與重視“未病先防”的思想理論,現在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做好兒童的保健工作,結合兒童常見病的發病特點進行有效預防。注意日常飲食起居。安全用眼,預防近視。做好口腔保健,嚴防病從口入。及時進行藥物幹預。

飲食方面應注重個性化,均衡營養。運動方面可通過遊泳、跑步等調節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情志方面,音樂治療或心理疏導可幫助孩子适應社會環境。結合外治法可預防疾病,如三伏敷貼、三九敷貼等。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2

來源:學生健康報

文: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兒童健康門診主任 李南平

策劃:餘運西

編輯:王建影 範洪岩 劉嵌玥(實習) 吳風港(實習)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闫龑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3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4

俗話養兒三分饑和寒(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