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02 19:47:22

要說6月一定要吃的水果是啥?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荔枝。

然而,吃荔枝也得有講究、有節制。否則可能給身體帶來損害,患上“荔枝病”。

這不前幾天,央視就做了關于“荔枝病”的節目,而#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更是高居微博熱搜榜第2。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1

來源:央視新聞

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有疑惑了,吃水果不是對身體好嗎?吃荔枝為什麼會生病呢?

吃水果對身體好沒錯,但是怎麼吃,這裡面大有講究!

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講講,什麼是“荔枝病”?怎麼吃荔枝才健康!

01/“荔枝病”的傳說

“荔枝病”引發關注,起源于起源于印度穆紮法爾布爾地區,那是印度的一個荔枝産區。

人們注意到每年荔枝成熟的6月前後,就會有許多人出現急性神經系統疾病。

比如2013和2014年,總共超過了500例病人,其中大多數是兒童。這些病人死亡率很高,在2013年高達44%。這些病人往往同時出現低血糖。

2014年,醫院對這樣的病人針對低血糖進行處理,死亡率就明顯下降,2014年的死亡率為31%。

除了印度,後來也有越南北部出現這種疾病的報道。科學界進行了許多研究,排除了多種可能性之後,鎖定了荔枝作為“罪魁禍首”。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2

02/荔枝為什麼會導緻“荔枝病”?

起初,人們認為這是荔枝中的果糖惹的禍。

因為荔枝中除了超過80%的水,大約有15%是糖。在這些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果糖。

果糖比蔗糖和葡萄糖都要甜,這也是荔枝很甜的原因。

雖然果糖和葡萄糖的化學結構很相似,但它們在人體内的代謝途徑完全不同。

有很小比例的人體内缺乏一些酶,使得果糖的代謝出現異常,并且幹擾葡萄糖和胰島素的代謝,最後導緻低血糖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3

不過這種說法比較勉強。

因為荔枝中的果糖雖然不少,但食物中也不乏果糖含量不比它少的食物飲料。比大棗、葡萄以及葡萄幹、無花果、梨、櫻桃等等,也都含有大量果糖,而現代食品中廣泛應用的果葡糖漿,也有一半左右是果糖。

如果真的是荔枝中的果糖導緻了“荔枝病”,那麼這些水果也會導緻類似的問題。

後來的研究發現荔枝中存在着兩種毒素: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亞甲環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2017年《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印度穆紮法爾布爾地區的這些荔枝病跟這兩種毒素密切相關。

緻病的場景通常是:孩子們在果園裡玩耍,撿了大量荔枝來吃,晚上回家後不吃晚飯,睡到深夜體内血糖不足

正常情況下,身體通過“糖異生”作用産生糖來彌補,而荔枝中的這兩種毒素抑制了糖異生的進行,從而使得孩子們出現低血糖。

後來,當地采取了減少孩子荔枝食用量,并督促孩子吃晚飯等措施,“荔枝病”得到有效控制

這是科學界對于“荔枝病”研究的最新進展。雖然不能說這是“蓋棺定論”,至少對于荔枝與“荔枝病”之間的關系,做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4

03/還能給孩子吃荔枝嗎?

基于目前的科學信息,荔枝中的果糖和毒素可能都與荔枝病有關。

從病例記錄來看,兒童是最容易“中招”的人群;從發病過程和緻病機理來看,“空腹”“大量吃”是兩個核心因素

“空腹”是因為體内糖原儲存不足,需要通過“糖異生”作用産生糖——如果不是空腹,體内有足夠的糖元,也就不需要啟動糖異生過程。這些毒素是否抑制糖異生作用,也沒有無關緊要。

“大量吃”導緻毒素攝入量比較大。需要注意的是,沒有完全成熟的荔枝中毒素含量會更高,就更需要小心。

除了荔枝,紅毛丹和桂圓也含有這兩種毒素和大量果糖。在吃它們的時候,也需要同樣小心。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5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荔枝是一種“好吃”的水果,但它不見得是一種“好”的水果。

荔枝除了維生素含量值得稱道之外,其他的營養成分乏善可陳,而維生素C很容易從其他的蔬菜水果中獲取。

并且它的含糖量甚至超過了各種甜飲料,糖的各種危害它都無法擺脫!

所以,對于荔枝,可以吃,但不要多吃

專家建議:成年人吃荔枝一天不要超過10顆,兒童不要超過5-6顆!三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吃荔枝!

吃荔枝出現荔枝病怎麼辦(過量食用荔枝易得荔枝病)6

對于兒童尤其要注意:不要在餓的時候拿它當飯吃。

正确食用方法:

避免空腹食用。最好的食用時間是飯後半小時。

②吃之前先在鹽水中浸泡15分鐘以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