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起全球關注的黑洞照片火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代表着人類又向未知世界邁出了一大步。
但是這張照片卻讓吃貨網友們開足了腦洞。
哈哈哈哈,甜甜圈!
(圖片來源網絡)
“要不今晚吃火鍋?還是鴛鴦鍋呐!”
(圖片來源網絡)
“不,還是想吃巧克力味的甜甜圈!”
(圖片來源網絡)
火鍋、甜點、奶茶一樣都不能少,但是,吃喝一時爽,牙齒受不了!
吃貨寶貝們,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關心一下自己身上的“黑洞”呢?
對于細菌而言,牙齒的齲壞就像宇宙中的黑洞一樣——一旦出現,足以将一切毀壞牙齒的物質都“吸納”進去!
但是就是有人把蛀牙不當回事,等到疼痛難忍才去醫院時,醫生們往往還滿是責怪:
“怎麼現在才來,都壞死了!”
“你是不是天天不刷牙!”
為了不遭醫生嫌棄,還能有一口好牙大吃大喝,怎麼能對好牙口沒有研究呢!
今天,小編就來給你科普科普。
牙齒“黑洞”——齲齒是如何形成的人的一生中,會先後兩次長牙,第一次是在6個月左右,在24個月左右會長齊,俗稱“乳牙”。
(孩子第一次長牙順序)
第二次發生在6歲左右,這時乳牙會逐漸脫落,長出“恒牙”,大約32顆。
(恒牙生長順序)
蛀牙,學名齲齒,人開始長牙就有可能蛀牙,口腔裡的細菌、食物唾液之間就會相互作用,附着在牙齒壁上的食物殘渣就牢固地粘在牙齒表面和縫隙裡,産生大量細菌,不斷破壞牙齒,最終形成齲齒。
(齲齒病變一覽表)
有人會說了,吃飯就會損壞牙齒呀,不讓牙齒變壞,總不能不吃飯吧?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很多人對牙齒保護有誤解,總會走兩個極端,要麼過度保護,要麼等到牙齒沒救了才重視。真正的保護牙齒,需要正确認識“護牙”,避開這些認知誤區。
兒童護牙的四大誤區孩子出生後,多以母乳、奶粉喂養,飲食中也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剛長的乳牙變蛀牙的可能性很大,親媽家的寶貝米米就是這樣。親媽認為,不管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牙齒美觀還是為了孩子咬肌的健康發育,乳牙保護都是十分重要的。
“當時我嘗試了很多産品,很多剛長牙的孩子都是拒絕刷牙的,所以米米長出第一顆乳牙時我就開始用潔牙巾、指套等産品輔助清潔。”親媽認為,要想讓孩子養成清潔牙齒的良好習慣,須從幫助孩子刷牙開始。
(擦牙巾)
(牙齒清潔棉棒)
(牙齒手指套)
以為這樣就不會有蛀牙了嗎?并不是。蛀牙并沒有因此被遏制,等米米一歲半牙齒長齊後,親媽帶她去牙科檢查,發現她已經有八顆蛀牙了。“雖然每天都擦,在網上搜羅各種産品,清潔的、咬膠的,包括牙套刷,但都不能遏制孩子牙齒的蛀化。”
所以,家長們要認清:努力清潔,并不能100%的杜絕蟲牙,也沒有任何一款産品能夠确保用過之後孩子就不長蟲牙!雖然清潔之後還是會有蛀牙的可能,但千萬不要掉入“沒有用就不做”的誤區!
誤區二:乳牙反正要換,可以不加以保護這一點肯定大錯特錯。
乳牙雖然終究要脫落,但是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還是應該好好保護。很多食物需要乳牙咀嚼才能吸收,乳牙對後期恒牙生長的位置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孩子來說,6歲左右才開始換牙,但在3歲到6歲之前的年齡段,孩子如果有一口滿是蟲洞、黑黑的牙齒,周圍的小朋友常常會給他貼上“愛吃糖”、“不健康”的标貼,這樣無形中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圖片來源網絡)
考慮到這些,親媽對米米的牙齒修複和保護開始了漫長的戰鬥史。
米米兩歲的時候兩個門牙都已經爛穿了,雖然不能保持美觀了,但為了保護她的牙髓,親媽還是堅持做清潔。在跑遍天津各個大大小小、公立私立的醫院後,終于找到可以幫孩子補牙的醫生。
于是,關于牙齒問題,親媽和米米認真地聊了一次:“第一,媽媽可以一直這樣給你刷牙,刷到你換牙,但是不能确定你的牙齒是否還會惡化;第二,媽媽聯系了阿姨試着幫你補牙,目前能夠解決你牙上黑黑的洞,以及别的小朋友問你是不是愛吃糖而導緻你不開心的問題。”
米米沒有猶豫,很配合地完成了長達兩個半小時治療。現在米米有了一口小白牙,笑起來再也不用擔心和羞澀。
(米米最後一次在醫院治療牙齒)
其實牙膏、牙刷都隻是清潔牙齒的輔助材料,如果刷牙的方式不正确,再好的産品也沒用。家長必須要教給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并逐漸養成習慣。
正确的刷牙方式圖解:
上述的刷牙方式“看上去很美”,但在實際生活中的場景是:孩子要麼不張嘴,要麼對進嘴的東西一概咬咬咬!
在孩子6歲前,無法自理刷牙的情況下,就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與輔助。在米米護牙的路上,親媽幾乎将市面上所有的潔牙産品都試了一遍,才找到适合米米的護牙産品。
(親媽給米米用過的牙刷)
經過多次嘗試,最終親媽覺得以下這三款産品比較好用。
(親媽親測後給米米日常使用的潔牙工具)
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選擇适合的牙刷或清潔劑。但是請一定一定不要怕麻煩。正确的刷牙方式和合适的牙刷才是保證孩子擁有一口健康小白牙的關鍵!
孩子蛀牙一方面和孩子本身的發育有關系,另一方面則是源于父母的遺傳。如果父母雙方牙齒都不好,孩子牙齒不好的可能性則很大,這種情況是無法杜絕的,隻能後天多加觀察和保護。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老人的喂養習慣。有些老人習慣性地把自己咬一口的東西給孩子吃。雖然這可能飽含着老一輩人對孩子的愛,但其實大人的唾液中含有很多細菌。如果喂養的大人有牙周病,那麼疾病也會通過唾液快速傳播給孩子。
所以父母喂養時,一定注意不要與孩子共用碗筷,甚至是水杯。平時喂孩子吃飯時也不要幫孩子嘗一口或者吹一下,往往這一口随意的關愛會讓孩子飽受疾病煎熬。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乳牙遲早要換,如果不疼,就不用去看醫生。這是大錯特錯!家長應該每3-6個月帶孩子定期檢查牙齒,才能将牙齒損害降到最小程度。
目前市場上牙科的收費标準很亂,親媽輾轉找了很多醫生,但是在給孩子治療牙齒時還是差點被坑。
原本親媽找了一家高端國際醫院,醫生給出建議說如果徹底根治需要按照鑲牙的流程來治療,要做4-6個小時手術,需要全麻,并且麻醉劑要按分鐘收費。核算下來,整個手術大概要花費六萬左右。
但是,親媽最終還是選擇讓天津一家部隊醫院的口腔科為米米做了徹底的齲齒治療。孩子在整個過程中配合度很高,所有的治療都以補牙為主,最終修複全部牙齒的費用是1300元。
(圖片來源網絡)
這兩個方案差價大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而上述兩個差價巨大的治療方案中,最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孩子和醫生!
因為從一歲多開始,幾乎每個月都要跟親媽看牙醫,三歲時的米米已經能夠乖乖躺在治療床上兩個半小時,忍受大人都忍不下來的各種鑽開、沖洗、打磨。可以說,麻醉的那四萬元是靠米米的高度配合省下來的。
親媽很幸運,最終遇到了願意為米米治療牙齒的公立醫院醫生,給出了兼顧美觀、健康費用低廉的治療方案。米米現在快六歲了,擁有了至少三年美麗笑容的童年。
(公立醫院VS私立/國際醫院優缺點)
關于孩子的日常護牙,家長還要知道以下幾點第一、七歲以前,孩子不能獨立将牙齒徹底清潔幹淨,不管孩子牙刷用的有多溜,家長還是要輔助孩子刷牙。尤其是有蛀牙的孩子,配合牙縫刷等輔助工具,做好局部清潔。
第二、改變喂養習慣,不要“把飯吹一口或者咬一口再給孩子吃”。也不要共用水杯等,尤其是有牙周病的家長,記住,間接的唾液混合會把口腔病傳給孩子。
第三、控制飲食,多給孩子食用蔬菜、纖維多的粗糧谷物、海産品等,這些食物能夠加強孩子的口腔咀嚼能力,增加唾液分泌,減少牙縫殘餘,有效保持牙齒清潔。
最後,告訴孩子要如何保護牙齒,以及蛀牙的危害。發現孩子的牙齒變黑或者有小洞就要去醫院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要等到孩子牙疼時才去檢查,那就為時已晚了。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牙齒的重視程度。120分的用心,才能換來孩子笑口常開的好牙。孩子的牙齒,從你的關心開始,重視起來,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正确護牙,笑容常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