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的某個俄國小城裡,有一個奇怪的“良民教師”别裡霍夫。現實生活似乎讓他心生畏懼,因為他把力所能觸的一切都裝在套子裡,無論是他的雨傘,懷表,抑或短短的鉛筆。由于他奇怪的穿着,别人也覺得他把自己關在了難以名狀的套子裡,因為别裡霍夫喜歡穿起長長的風衣,把領子豎起遮住臉頰。
他甚至戴上那個世紀少見的墨鏡,墨鏡尾尖的耳輪裡有消音用純白棉球......這就是契诃夫的名篇《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作者力透紙背,詭谲奇特的細節描寫,讓讀者驚歎之餘,也不由自主地思索形象背後的人物内核。當契诃夫在寫作時《套中人》時,他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分析文本,我們能夠逐步深入地理解到契诃夫的思慮。《套中人》的故事篇幅不長,情節亦并不複雜。如前所述,别裡霍夫是個衣着古怪的希臘文教師,然而他的特點遠不止此。契诃夫開篇就叙述在小城中,别裡霍夫以思想頑迂而讓民衆敬而遠之。每次政府頒布新的指令,規章,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奉為圭臬。而每次小城民衆自行組織的歌舞盛會,他就會竭力阻止。
他阻止的方式并不是暴力亦或恐吓:每次聽到别人家在進行什麼熱烈活潑的新遊戲,别裡霍夫就會如同鬼魅一般到别人的房子裡坐下。“可别搞出什麼亂子呐”他總是這麼說教,在别人家裡一坐就是兩個鐘頭。
這句話也逐漸成為一個沉重的咒語,從他的身邊逐漸向四周滲透,别裡霍夫在學校中教授希臘文十五年,整個學校乃至整座小城都被他的這種生活态度所感染,人們不打牌,不喝酒。不大聲唱歌,也不讀新書,他好像把周遭的所有人都裝在套子裡,讓所有人蜷曲着四肢生活。
契诃夫通過一對活潑姐弟的到來推動故事發展,與自小生活在小城中的居民不同的是,他們來自活潑奔放的烏克蘭,那裡的居民活潑愛笑,喜歡熱鬧,這對姐弟也是如此。弟弟叫瓦卡連柯,是小城中新來的史地教師,同他一道來的姐姐叫華連卡,是個熱情大方,愛唱愛跳的女孩,她為這座沉悶的小城帶來了新的活力。她喜歡與四周的鄰人說起外邊的趣聞,興之所至就唱起高亢的烏克蘭小曲。
而别裡霍夫的生活也被似乎這個熱情洋溢的外來女孩觸動,在校長夫人的撮合下,他認識了華連卡,在日常暇時漫談中對她慢慢産生了愛慕之情,在旁觀者的慫恿下,他決心向華連卡求婚。
可是那層籠在身上的套子依然存在,在愛慕華連卡的同時,别裡霍夫仍舊對姐弟倆的生活方式有些許不喜。在偶遇姐弟倆在街上暢快地騎自行車時,他十分生氣:“為人師表卻騎着自行車穿街而過,這成何體統。”别裡霍夫性格中保守頑固的一隅又重新蘇醒,他決定到瓦卡連柯家裡去勸說他放棄這種“罪惡”的生活态度。
可是性格率直的瓦卡連柯卻聽不下去,還在争執中把他推下了樓梯,正巧這一幕被歸來的華連卡瞧見,她因為别裡霍夫的窘态而“咯咯”地發笑,這一笑把别裡霍夫剛剛燃起的生活熱情重新燃盡,他又成為了那個把自己裝進套子裡的人。又過一個月别裡霍夫就嗚呼過世了。
契诃夫在表現人物的時候,并未總是采取直叙,而是使用高超的叙述技巧,通過一系列旁人叙述和自身言行來構造了别裡科夫的形象,使人讀起來深感流暢自然的同時,又不乏作者希望引導我們到達的深度。當我們在閱讀小說文本時,我們最初或許因為别裡科夫的形象感到滑稽,但随着閱讀的深入,我們會逐漸為小說的冷峻深度而感到嚴肅。
當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問,為什麼一個幹瘦的希臘文教師能夠通過他的言行鉗制整座小城十五年之久呢?答案不難想出,别裡科夫全心全意地信賴沙皇政府,對任何的政策,告令都信之不渝,對新生事物卻橫生打壓。雖然他手無寸鐵,但是他事實上已經成為龐大冷酷的國家機器的幕前人。
十九世紀後期的沙俄帝國,是專制統治的黑暗歲月,具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1881年三月的一個春日清晨,激進的民意黨人刺殺了暴君亞曆山大二世,他的繼任者為了維護帝國的穩定,實行了更為血腥殘酷的鎮壓手段。
在持續的高壓政策下,俄國社會逐漸變得虛僞、黑暗和腐朽,而無力反抗的下層民衆,也隻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選擇愚昧與庸俗的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别裡科夫之流無疑就是沙皇專制統治的最适鷹犬。他毋需乘上白髯大馬,用手裡的短槍來鞭撻百姓。别裡科夫的武器更為強力有效,他用的是年複一年的對四鄰百姓的長篇說教,和對專制皇權的堅定維護。
他并不在民衆的對立面,他就是底層平民的一份子,用自己頑固而庸俗的價值觀不斷地感染身邊的社會,使其保持一種病态的穩定。最可怕的是,對自己的言行,他總能夠從身後的國家機器找到其合理性與必要性,因此别裡科夫絕不會懷疑自己是錯的。我們能夠想象假若有一天,愛國人士找到他,他也會認為面前的人不過是卑劣的叛國者,會在俄國長治久安的統治下淪為笑柄。
别裡科夫是當時俄國環境下所催生的畸形兒,但絕不是個例,在那個時代,擁有别裡科夫特征的人,在沙皇政府的社會基礎中随處可見。反過來說,能夠孕育出這樣的民衆也能進一步說明沙皇專制統治的畸形。在這種森嚴的鉗制下,契诃夫深刻地揭露和鞭撻社會現實。既表現了他過人的勇氣。
也表現了他忠實于文學中現實主義的可貴精神。也為後來的俄國革命提供了思想土壤。《套中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值得我們反複思量的文學作作品,是對沙皇專制統治的控訴書。
參考資料:
尼·米·卡拉姆《俄國史》 商務印書館(第二版)
斯蒂芬《契诃夫研究》 上海譯文出版社(第四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