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
- 你聽過“忒修斯之船的悖論”嗎?
- 你認為人在時間尺度上,是何種程度的永恒?
- 為什麼說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的能力上,成為一個多邊形戰士?
-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為為什麼會呈現波浪化的動态表現?
- 為什麼說人才機制,要符合人的本性?
以上這些矛盾,都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本篇,小編萃取了夏勇軍老師在泰普洛直播間談《“如何用心理學原理識人選人用人》,帶領大家認知人的矛盾性和複雜性,對評價人和認識人有更高的維度。内容硬核,敬請enjoy…
| 全文共計4965字,預計4-7分鐘 |
古往今來,我們就非常注重人才測評。從堯選接班人到科舉制度,再到現在的高考和公務員考試,人才測評理念,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
在沒有出現科學的評價方法前,人們喜歡用算命來評價一個人。常被人們拿來消遣的有手相、面相、顱相、星座和血型等等。結論比如:“胖子寬容外向”、“巨蟹座顧家”、“A型血的人工作一絲不苟”等等。
人們之所以對算命占蔔樂此不疲,是因為算命先生利用了巴納姆效應和證實偏差,也就是說人們更容易相信一些籠統而空洞的個性描述。比如,描述一個人,說Ta很開放、積極、樂觀。
而且,人們一旦相信某種信念,就會忽視所有相反的證據。比如,你認為四川人愛打麻将,就會忽略上海、江蘇各個地域都有愛打麻将的人。
現代人才測評技術,則是建立在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和行為科學等理論基礎上的一套人才評價體系。
企業中的人才測評,更是根據企業和崗位需求,綜合運用心理測量、人際反饋、情境模拟練習和面談等多種評價方法,分析人才内在和外在屬性,為企業的人員選拔、發展、考核等提供依據。
但不管評價的手段和技術如何演進,關于“人”的四大矛盾卻是永恒存在的。在評價自己or他人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四大矛盾:
Part 1
時間的矛盾——忒修斯之船的悖論
人在時間尺度上,是何種程度的永恒?
一艘船,假設它有365塊木頭,我們每天把船的木頭換掉一塊。那麼問題來了:一年之後,這艘船還是不是這艘船?
有些人會覺得,這艘船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它原來的木頭,所以它不是;另一些人認為,它仍然是這艘船。
同樣的道理,對一個人而言:人身體中的細胞,是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幾天或幾個月更新一次。那麼,若幹年之後,人身體上所有的細胞,都不是原來的細胞了。那人還是原來這個人嗎?
這個矛盾,反映到我們對人的評價中,即——人在時間尺度上,是何種程度的永恒?這一點,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在時間的長河當中,人還是相對會處于一種較為穩定,逐漸變化的狀态。我們都聽過一句話,“三歲看大,八歲看老”。小時候,可能就看出一個人長大後的脾氣秉性、性格特點等等。
另一方面,這個矛盾當中還有另一面,即,人也不是那麼一成不變的。比如我們公司的顧問,去年新入職時,做的咨詢項目并不多;到今年,熟悉之後,Ta可以講課、解讀報告、做很複雜的咨詢項目等等,這就是他的變化。
所以,在時間矛盾的背景下,人既是可變的,但是這種變化,是區分不同層次的;某些維度上變得快,某些維度上維持相對穩定。
總體來說,人的一生,從出生到老年,就像換完了全部木頭的船一樣,雖然木頭已經換完了,但它依然還是那艘船。
Part 2
角色的矛盾——
人的本能VS角色,多種角色之間的矛盾,角色内部的若幹矛盾
角色,是一種社會學的概念。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分支叫社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社會角色。這種社會角色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三種問題上:
第一種矛盾,是個體與角色的矛盾
大家其實可以想一想,角色為什麼會存在?一個人為什麼會有角色?如果你是生活在孤島的野人,或是生活在火星的外星人,隻有你一個人,這個時候你是沒有角色的,也不存在角色。
那麼角色是什麼呢?角色是人在社會關系當中所帶有的權利與義務,還有人和人之間相互的這種關系。
比如,我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一個父親,一個子女,一個顧問等等。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種角色。那麼這些角色的要求,會和我們自己原本個體内在的欲望和訴求,産生矛盾。
這種矛盾,也是是一種天然的矛盾。
社會學家費孝通,在他的著作《鄉土中國》和《生育制度》中,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
“人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被社會化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人的本能和社會角色要求之間的沖突”。
比如:人天生的本能,就是做自己最舒服的事情,想要不勞而獲。但,若全社會如此,根本就無法運轉。
角色和自身内在屬性的矛盾,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也被稱之為自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
一旦對這類角色的要求,内化為我們内在的良心和道德品質,就會變成我們超我的一部分。比如說我們覺得一個人要勤奮要努力要精進,這些就是超我。這種超我,實際上來自于角色對我們的要求。
第二種矛盾,人的多種角色之間的矛盾
這些多重角色,彼此之間還有矛盾。比如,作為孩子的父親,應該花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但是,另外一種管理者的角色,你的企業又希望你盡量投入更多時間到工作當中。所以,這兩個角色之間,就自然産生了矛盾。
第三種矛盾,是角色内部的沖突
比如,同樣是一個父親,在這一角色下,究竟是應該關愛孩子,讓他們盡可能的快樂;還是“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孩子的未來,剝奪他現在的一些快樂呢?
這三種矛盾——人的本能和角色的矛盾,多種角色之間的矛盾,角色内部的若幹矛盾,都會使我們對人的評價、管理、發展、價值取舍,造成更豐富的多樣性和更大的不可預期。
Part 3
能力的矛盾——
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的能力上成為一個多邊形戰士
人的能力,不是那麼容易去兼顧到完全相反的兩個面的。
比如,評價一個人兇而無腦,叫有勇無謀;而評價諸葛亮這類聰明絕頂的人,則用“多謀而少決”。再比如才疏眼高和有心無力等等。
在企業中,很多一線員工,可能學曆不高,但非常敢打敢拼,有狼性,有開拓精神,做出了一番業績。但如果把這些提到更高的管理型崗位時,就會發現,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決策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問題。
一個人内在能力發展的矛盾,就體現在不可能同時發展所有的能力。當你選擇了去做這個崗位、學習某個專業時,你這方面能力就有所成長;但别的能力,可能就無法成長。
所以,我們去評價人、選人、用人時,必須要有特别的人才機制。這種人才機制,要符合人的本性。
一個人長期做一份工作,長期在同樣崗位,就會習慣于這種崗位和場景下的能力體系。那麼,你要求他去做一些完全相反的工作時,除非這個人有極大的毅力和改變的動力。否則,是無法做到的。
能力的矛盾,是一個少數人也許可以突破,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應該要承認這一現實。
我們不可能去兼顧到各個方面,不可能在所有的能力上,成為一個多邊形戰士。
Part 4
心理的矛盾——
人的行為會呈現波浪化的表現
不同的心理要素之間,依然會有矛盾。人的心理矛盾,來自于人的能力。所有的心理屬性,彼此間不是一個單一的要素,而是需要被拆解為更細分的要素。
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的社交能力。實際上,會被拆分為社交知識、社交技能、社交經驗、對社交的價值觀、自我形象、個性特質和動機。這些綜合之後,來決定你的社交能力。
我們舉的一個例子,社會關系建立的能力,對于很多崗位都很重要。那麼,這種能力等于什麼呢?
等于一個人對于人際關系的開拓,有沒有一些相應的知識,比如你認為在社交中應該怎樣說話,說什麼樣的話;其次,你有沒有一些技能,比如講笑話;再者,你過去有沒有豐富的社交經驗,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交需要,在這些方面你是否擅長,有沒有内在喜歡與否的動機等等。
實際上,這些要素之間,也不一定是完全一緻的。
比如,我認為學習是很重要的,我認為多承擔一些職責是重要的,這是一種基于社會角色的價值觀判斷。
價值觀的判斷和你的内在特質,未必匹配。比如,你覺得學習重要,但是你并不享受學習,覺得痛苦;你覺得建立人脈關系很重要,但是你性格很内向,活躍不起來;你覺得我應該賺錢,但是你的動機中最想的其實是出家或探尋真理。
這些矛盾,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有時候,是東風壓倒西風;有時候,是西風壓倒東風。所以在人的身上呢,就表現為行為的波浪化。比如,我是一個做事拖延的人,有時無法按時執行計劃。但是,如有工作中,有一個非常重要且時間緊迫的項目,此時,我的特質就超過了我的社會角色和價值觀,我會加班把這件事做完。
所以,有時你會發現一個人表現出了行為層面的不一樣,但他的内在特點是穩定的,隻是這些不同的特點之間、不同的心理要素之間産生了各種動态的關系。
這些要素可以比喻為一座冰山。知識技能和經驗就像西風一樣;自我形象、内在動機、個性特質等就像東風。長期來講,應該是東風壓倒西風。但是,偶爾,知識技能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外,人的内在個性并無好壞高低之分,隻是在不同場景之下的影響和貢獻不同。隻要一個人的個性特質與崗位要求相匹配,就能夠發揮自身的長處,獲得更多的職業幸福感,成為千裡馬。反之則會産生懈怠情緒,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決定“好壞”的标準不在自身,而在環境的要求。企業在招聘人時,決不能脫離環境來看人。
以上這四個矛盾,實際上都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受約束、困擾的一些因素。
Part 5
所有成功方法的共同點,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
——依靠優勢,将其發揮到極緻
上面我們講到了關于“人”能力和角色的種種矛盾,接下來重點闡述發揮優勢對一個人的至關重要。
巴菲特曾對内布拉斯加大學的學生說過:
“我可能比你們錢多,但是這并非差别所在。如果說你們和我有何不同的話,那就是我每天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情。去做自己愛做的事,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忠告”。
這句話聽起來很雞湯,但巴菲特指出了充分發揮優勢的重要性。巴菲特并不是一個善于思辨,雷厲風行的人,他最大的特質是耐心。在他的投資生涯中,他沒有選擇改進自己的弱項,而是充分發揮了自己很有耐心這個特點,設計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資模式——長線持股價值投資,成為世界頂級的投資家和大富豪。
彼得·德魯克也曾說,所有成功方法的共同點,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依靠優勢,将其發揮到極緻,盡量少把經曆浪費在那些不能勝任的領域上。
在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後,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知識、鍛煉技能、獲取經驗,将個性轉化為自身的核心優勢。
對于身上的緻命短闆,通過學習知識和技能去彌補,而影響不大的短闆,則可以選擇忽視,通過與團隊的合作将其影響降至最小。
當一個人,他在工作崗位中用到了自己的個性優勢,會有如魚得水的感受,真正地收獲快樂和幸福,感受到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說的“心流”。你會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獲得内心的秩序與安甯,産生極大的滿足感。
當你每天都能夠從工作中創造樂趣,獲得心流體驗,你的幸福感也将有質的提升。
夏勇軍簡介
泰普洛領導力高級業務合夥人
禾思咨詢高級合夥人/華東區總經理
CPI測評核心研發專家,人才盤點和選拔資深專家,累計已為近百家企業實施人才盤點和選拔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
| 版權說明 |
- 圖片來源:pexels,unsplash
- 文章來源:直播-第94期-【夏勇軍】 泰普洛領導力高級業務合夥人談“如何用心理學原理識人選人用人?
- 内容編輯:泰普洛領導力Ivana張婷/朱芸藝
泰普洛領導力簡介:
泰普洛領導力成立于2002年,是國内高端領導力發展機構。我們緻力于提升高管團隊領導力和喚醒組織潛力,融合高管教練、内部私董會、定制化内訓、領導力測評等多種服務形式為一體,為本地和跨國企業提供持續創新的領導力綜合解決方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