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觀察日常生活?【教學目标】科學概念: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顯微鏡觀察日常生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學目标】
科學概念: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3.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麼不同。
情感、态度、價值觀:
1.認識到細緻觀察、詳盡記錄是重要的
2.發展觀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興趣。
3.懂得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教學難點】正确使用顯微鏡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顯微鏡、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這是一個洋蔥,如果從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塊,你能看到些什麼?如果用上放大鏡又能看到些什麼?如果用上顯微鏡又能看到些什麼?
二、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标本
1.師: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它,首先我們要制作一個玻片标本。(師演示)
1) 在一個幹淨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3)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着蓋到标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4)從标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
2.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
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将看到的畫在科學記錄本上(或書上13頁)
2.材料員發給每位同學放大鏡,大家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将看到的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1.師:如果我們将洋蔥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2師出示顯微鏡,介紹各部分的名稱、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學生五年級時已使用過,也可叫學生介紹老師指導更正,具體内容見13頁)
3.每2人一個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不會使用的同學可根據13頁的提示進行操作。每組的材料員監督大家進行規範的操作,對不規範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學取消其使用資格。同樣将顯微鏡下的發現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4.交流我們在顯微鏡下的發現
(洋蔥表皮由一個個比較規則的多邊形組成。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閱讀12頁的資料,了解胡克發現細胞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細胞的認識。)
四、課外作業
查找資料:細胞的作用
闆書設計:
教學後記:
實驗指導體現實用性。盡管學生對顯微鏡有着很強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顯微鏡的實驗步驟相對比較複雜。在試教後,發現學生對于實驗方法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因此在實驗操作正确規範的前提下,适當地降低難度,将實際要用的步驟對學生進行規範指導,并用概括性的詞彙表述實驗步驟:“取鏡——對光——放片——觀察——放鏡”,指導學生正确規範地使用顯微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