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所做的《烏衣巷》。這首詩,是詩人感歎曾經風光無限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
初識這首詩的時候,對于王謝二字的理解是很淺薄的,僅從書上的注釋得知,這是東晉時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大家族。
不過現在想來能被“詩豪”劉禹錫,引納到自己的詩文裡,定非等閑之輩。
當你和我一樣帶着這樣的疑惑,在中國古代史中去尋找“王謝”時,你才會發現他們在中國曆史中是那麼的耀眼。
魏文帝曹丕時期,因為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已為門閥士族所操縱和利用。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曹丕采納了尚書令陳群的意見,制定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這種制度便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本質上也僅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為要求參與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打開方便之門。而王家和謝家,便是靠着這個風口,開始發家的。
不過一直到東晉之前,王謝兩家也僅僅隻是當時北方的二流氏族,但他們早早便開始布局了。
王謝兩家所任的官職盡管都不高,但卻掌握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職的地點又是國家的膏腴之地,故為其家族的日後興起奠定了基礎。
西晉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破洛陽,燒殺淫掠,俘虜晉懷帝,掠殺太子司馬诠、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史稱永嘉之亂。
永嘉以後,北方士族大量南遷江左,這其中便有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在頻繁的社會動蕩之中,王、謝家族先後有人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了個人的建功立業。
在王謝兩家的基礎上,王謝兩家之王導、謝安及其後繼者們于江左五朝的權傾朝野、文采風流、功業顯著而彪炳于史冊,成就了後世家族無法企及的榮耀。
《南史.侯景傳》有載:“請娶于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為後人所嫉羨,故有“王謝”之合稱。後漸以“王謝”為高門世族的代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