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和蘇轼等等人并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着“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
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贊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論詩歌,成就最高的一定是唐朝,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宋朝雖然是詞的天下,但也有不少詩作流傳。
蘇轼就不用多說,他的很多詩歌同樣脍炙人口,而以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為首的“江西詩派”,是兩宋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
這三人在詩歌上都頗有成就,但是嚴羽卻認為王安石更勝一籌。
且不論這個觀點是否完全正确,但是足以證明王安石在詩歌一道上的成就絕對不低。
他在晚年的時候,曾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
這首詩名為《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杏花”也是詩詞中很常見的意象,總覺得豔麗的杏花和迷蒙的煙雨是絕配。
例如戴叔倫的“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志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唯美得令人心醉。
但是王安石的這首杏花詩卻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如梅花般孤傲的品性。
剛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想到了他的另一首詩《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一樣的堅貞孤傲,既是寫花,也是寫人。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詩歌開頭兩句寫的是杏花臨水照影的嬌美姿态。
“一陂春水”點明了杏花所處的地理位置,即池塘邊。
古人在寫水的時候,很喜歡用這個“繞”這個字,李白的“白水繞東城”、蘇轼的“綠水人家繞”、秦觀的“郴江幸自繞郴山”,仿佛将自然山水都寫活了。
王安石這裡也是如此,既寫出了流水蜿蜒曲折的靈動,又展現了花水相依的情态。
而第二句則是從花和影兩邊入手,極寫杏花的妖娆。
根據宋人許顗《彥周詩話》的記載“荊公愛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所以這裡詩人才會說岸上的花和水中的倒影,都是那樣迷人。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三四兩句着重寫杏花高潔的品性。
縱然杏花最後凋落了,随着東風飄入水中,那也比道路邊被車馬碾壓的野花來得素雅幹淨。
這裡的“北陂”和“南陌”是兩個對立面,一個象征着遠離塵世的隐逸之地,一個是物欲橫流的名利場。
詩人這是在表明自己的志向,甯願在偏僻的北陂默默綻放,随風凋零,也不願在熱鬧的南陌任人攀折、踐踏。
而晚年的王安石也确實是這麼做的,他被罷相後,退居江甯,寄情山水。
世人都稱他為“拗相公”,倘若他懂得變通,罷相後縱然得不到重用,但也不至于完全退出官場。
但他就如詩中的杏花那般孤傲,不願向世俗妥協,一生堅持着自己的立場,如此堅貞不屈,誰又能說他是錯的呢?
這首詩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短短短短28字,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篇幅雖小,寓意卻十分深刻,不失為一首名篇佳作。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