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腫瘤飲食禁忌食物

腫瘤飲食禁忌食物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9 01:49:14

小薇剛剛做完乳腺癌手術,春節期間,身處沿海地區的她,以為可以對餐桌上的海鮮大塊朵頤,卻被丈夫告知要忌口,丈夫道:“海鮮是發物,你剛手術完,吃海鮮會影響你的傷口愈合的。”小薇半信半疑,雖然她認為海鮮是優質蛋白,對人無害處,但另一方面,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物”這個概念确實時時被人提及。

腫瘤飲食禁忌食物(腫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發物)1

“發物”是民間常說的對一類食物的統稱,尤其在人們大病初愈或手術後會有對發物飲食的禁忌。和中醫中的“忌口文化”也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些食物“性涼”或者“性辛溫”,人們在飲食中也因病或因不同人的體質而對很多食物有着各不相同的“拒食”理由。 發物真的有科學依據嗎?腫瘤患者能不能吃發物?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發物是什麼?

綜合現代多部綜合性詞典的釋義,發物指的是具有刺激性的,能夠使瘡疖或者某些病的病狀發生變化的食物,或者指能夠引起某些舊疾複發、新病增重的食物。發物是由多種多樣的名稱逐漸演變而來,例如《普濟方》中的“發風壅熱物”、“動風發氣”之物,《古今醫統大全》中的“發風熱毒物”、《證治準繩》中的“發風發瘡毒”類之物等。“發物”一詞,最早出現于刊行于1406年的《普濟方》,16世紀的《本草綱目》也多次提到發物。

腫瘤飲食禁忌食物(腫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發物)2

傳統醫學觀點認為,患者患有皮膚病、瘡瘍、傳染病、哮喘、咳嗽等病時,在患病期間要忌食發物,尤其是一些性味甘溫的蔬菜和葷類,以免導緻病情加重。 而現代醫學中并無“發物”這一概念,發物中的很多食物種類實則會引起的是過敏性疾病。所以有些發物用現代醫學的概念解釋,其實是引發過敏的食物。根據美國FDA的統計數據,有160多種食物含有能夠導緻過敏反應的過敏原,其中,最常見的有八類食物,大約有90%的過敏都是由這八類食物引起的。它們是牛奶、蛋類、魚類、甲殼類食物、樹木堅果、花生、小麥和黃豆。

發物到底能不能吃?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中将所有食物分為了20類,例如谷類及制品、蔬菜類及制品、菌藻類、堅果種子類等。據研究統計,《中華醫典》内收錄的中醫藥典籍的記載中,囊括的發物種類包含了15個類别的食物,共計74個食物名稱,幾乎囊括了人們生活中大多數常見的食物。例如蔬菜類及制品:椒、蔥、姜、蒜、黃瓜、南瓜、茄子、韭菜、竹筍、豆芽、菠菜、芹菜等;畜肉類及制品:羊肉、牛肉、豬肉、狗肉、驢肉、雞、鴨、鵝、雀肉等;魚蝦蟹貝類:魚、蝦、蟹、蚌、螺蛳、無磷魚;含酒精飲料:酒、燒酒、白酒;調味品類:醋、鹽、醬、醬油、花椒、胡椒等。

腫瘤飲食禁忌食物(腫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發物)3

如果說都要忌口,人們豈不是沒有食物可吃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除了本身對某類食物過敏以外,人們在飲食中并無其他禁忌,且豐富多樣的食物可以為人們提供多種營養素——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都是人們身體必不可少的。

腫瘤患者不能吃發物嗎?是否有禁忌?

腫瘤患者的飲食可以分為日常飲食和治療後兩個範疇去讨論。腫瘤被越來越廣泛地認為是一種慢性病,在身體體征正常、未接受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時,其實和常人并無兩樣,即可以按照正常人的飲食習慣去進行均衡飲食。而在術後或放化療後,由于身體創傷或者放化療的毒副作用,腫瘤患者常常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而反過來,營養不良會降低患者對化療的耐受程度,提高化療副作用發生的概率。除此以外,葡萄糖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會直接影響腫瘤的治療效果,增加并發症發生的概率(例如蛋白質缺乏會減慢蒽環類藥物的清除速度,從而使得心髒接觸藥物的時間增加,使得蒽環類藥物的心髒毒性增加),并降低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時會影響預後。 魚、蝦、蟹等富含的優質蛋白,可以促進腫瘤患者的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修複損傷組織,尤其是手術創傷大或放化療後身體虛弱的患者更應該補充較多的蛋白質,而圍手術期的營養支持對于改善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狀況更具有積極的作用。

很多蔬菜、肉類中含有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所必須的營養素,能夠調節人體内的物質代謝、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由于它們不能在體内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必須通過飲食等外源性方式進行補充。

​綜上,腫瘤患者不應盲目忌口,通過均衡的營養補充,能夠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質等,并減少身體代謝的紊亂,從而保有足夠的體力并達到生活自理的程度,甚至使得失去治療相關指征的患者再次獲得治療機會。對小薇來說,過年這段時間,她終于可以放心地和家人一起享用她最愛的海鮮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