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百年四季春

百年四季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9:19:20

四季——春

春天天氣多麼好

地上長出小青草

樹上小鳥喳喳叫

花兒開得多麼好

 ……

兒歌唱的好,春天來了,郁郁蔥蔥的草兒、花兒、連鳥兒叫聲都比公雞還厲害了。叽叽喳喳的鳥叫聲仿佛在叫醒懶懶的人們。韓愈說:“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這就是中國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界四種聲音。古人早已為我們留下不光是詩詞歌賦還有生活點滴。難怪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經典。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四季之春。

提起漢字當屬《說文解字》。說:“春,推也。”陽氣開始生顯,推動萬物萌發,“春”字的大篆書寫作“”上面顯然是萌發的小草,中間是“屯”字,這個字表示聲音,其實本意也有草剛冒出地面的樣子,底下是個日字,代表了太陽的陽氣開始回升。另外春還指“蠢”,不是傻的意思,是蠢蠢欲動的意思。有意思咋還是蠢的意思呢,看看這個字吧。春的下面是兩隻小蟲子,陽氣的回升地底下冬眠的小蟲子就逐漸的蘇醒過來,一點點活躍起來。本意亦是生命的開始。“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從杜甫的《絕句二首》看萬物萌發,萬象更新,一派欣欣向榮。

四季給我們的感覺: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幾千年來中華兒女幾度春秋,為華夏子孫留下了世上豐富鮮明,文學水準很高詠四季的篇章。先來賞閱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一年歌曲》:“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熱最難當,寒則如刀熱如炙。春三秋九号溫和,天氣溫和風雨多。一年細算良辰少,況又難逢美景何。”實實在在、平平常常道出四季的特點。曾經有一無名僧人總結出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事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明理學家朱熹老先生在《偶成》中言:“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早夢,階前悟葉已秋聲。一年之計在于春。”

詩意浪漫的古人還給春天許多的雅緻的别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其中“三春”就是春天。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三個月,故而三春就是指春天的三個月。正月稱為“孟春”,二月成為“仲春”,王勃《仲春郊外》 :“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初轉山院裡,何處染嚣塵。”三月稱為“季春”。唐代嚴維在《狀江南。季春》中: “江南季春天,莼葉細如弦。池邊草做徑,湖上葉如船。”也有将春分為九春之說(九十天分九份即為九春)。“瑤池疏潤,演麗于九春,析木分輝流光于千裡。”

怎麼能把陽春忘卻。唐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除此以外還有:青陽、青春也是春天。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草木茂盛其色青綠。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這個 “青春”指的便是春天草木茂盛,一派青蔥。“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出自明代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二者意義迥然。“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無題·飒飒東風細雨來》隐隐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之情。亦有“青春受謝”,“ 白日昭隻”( 春季降臨萬物複蘇)雲雲。

說了半天不免有些困倦了,原來春困秋乏夏打盹。春日氣候日漸轉暖,許多人出現困倦乏力,提不起精神更昏昏欲睡等症狀。中醫認為,春困由于空氣的濕度增加,身體的變得濕重起來。春天潮氣大會削弱脾髒的功能,使身體裡的濕氣無法排出,因而叫人感到困乏。怎麼改善呢?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但是睡懶覺并不能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反而會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懶,因此勸慰大家要早睡早起。

其次要活動。借運動來排解濕氣,促進生發。引申開來就是春天要慢慢的活動,慢慢的鍛煉身體,讓自己的陽氣生發起來。還有就是女孩子把頭發散開,在春天可以松開辮子,在生發時節生發,以此順應春天的契機。另外春天不要穿很緊身的服裝,要穿寬松的衣服。在形體上也不要有約束。

月光淡,小星稀,曉光透天地。

人沒醒,鳥先鳴,歡迎朝陽照大地。

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叫得真甜蜜。

歌頌春晨暗歡喜,笑人不早起。

……

百年四季春(四季-春)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