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8 10:57:53

哥舒翰20萬大軍戰敗,潼關失守的消息傳來,安史叛軍的鐵蹄離大唐都城長安又近了一步。

這是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九日,唐玄宗李隆基生命中黑暗的一天。

宰相楊國忠把鍋甩給唐玄宗,說這十年來,不斷有人跟陛下報告安祿山要造反,您就是不信,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不是我的錯。他連後路都給玄宗想好了,說,咱們盡快逃離長安,去蜀地避避風頭吧。

這要是年輕時的李隆基,可能就親臨前線和安史叛軍搏命去了,可年逾古稀的他,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勁頭。人年紀越大,往往越惜命。

唐玄宗聽楊國忠的話,悄悄轉移到長安城北邊的禁苑,命龍武大将軍陳玄禮備好900匹戰馬待命。

幾天後,東方泛白,晨霧飄渺,玄宗帶着楊貴妃、太子李亨以及其他妃嫔、皇子、公主,還有宰相楊國忠、宦官高力士等人從禁苑的西門逃出了長安城。城裡的達官貴人和老百姓到了早上才發現自己被皇帝抛棄,頓時亂作一團。

曾經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就此翻開了人生的最後一頁。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1

▲年邁的唐玄宗(劇照)。

1

唐玄宗一行人出長安城,奔波了一上午,到達鹹陽望賢宮,派人通報當地官員安排食宿。等半天沒人出來接駕,原來地方官一聽說安史叛軍來勢洶洶,早就跑路了。

衆人連吃飯都成問題,停在原地一籌莫展。楊國忠偷偷給玄宗帶了幾個胡餅,讓他先墊墊肚子,其他人卻還饑腸辘辘。

此時,皇帝的大隊人馬吸引了一幫圍觀群衆。玄宗放下架子問他們:“你們家有飯嗎?不管粗細,隻管拿來。”關中的老百姓當然希望唐室早日平叛,自己也能過上太平日子,于是箪食壺漿,獻上食物。皇室成員、王公大臣饑不擇食,看到老百姓送來的粗糧,争相用手抓着吃。

大家看皇帝一家都這麼慘了,忍不住哭泣,唐玄宗也掩面而泣。皇帝和百姓這樣抱團一起哭的場面難得一見,更罕見的是,這時來了一個叫郭從謹的老漢,他走到玄宗身邊,直言不諱道:

安祿山包藏禍心,已非一日,以前有人向朝廷告其逆迹,陛下卻不信,緻使他陰謀得逞,陛下流離失所。我還記得宋璟為相時,每進直言,天下太平。在那之後,大臣們卻忌諱直言,一味阿谀奉承,故宮外之事,陛下一概不知。我等在野之人,早就知道會有今天,但宮闱森嚴,無法上達天聽。事不至此,我又怎能當面向陛下痛訴!

這位老人家,就靠着這一段肺腑之言被載入史書。若不是安史之亂讓他與唐玄宗在鹹陽相遇,玄宗恐怕永遠聽不到這些話,也見不到這些平凡的老百姓。一人之下,皆是蚍蜉,他們共同成就了一個盛世,卻像是兩個世界的人。

唐玄宗聽完郭老漢的話,慚愧地說:“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2

▲唐玄宗畫像。

2

唐玄宗與父老鄉親告别,一路向西走,來到興平縣的馬嵬驿

在這裡,他失去了楊玉環。

這一番折騰,唐玄宗一行人疲憊不堪,禁軍将士更是急眼了,覺得老闆忒不仗義。這些禁軍都是長安人,将一家老小留在家中,自己跟着皇帝大老遠跑去蜀地,本來就不樂意。更何況,在他們看來,安祿山不就是楊國忠逼反的嗎?潼關失守不就是因為楊國忠催促哥舒翰盲目出戰嗎?

憤怒的将士們恨不得殺了楊國忠洩憤,場面逐漸失控。

禁軍首領陳玄禮擔任護衛多年,經驗老道,深知若無法安撫将士們的情緒,将引發嘩變。然而,誅殺宰相這麼大件事肯定需要有一個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支持,這裡除了玄宗,平時最有話語權的就是楊國忠本人了。

陳玄禮轉念一想,不對,還有一個人——太子李亨。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3

▲太子李亨(劇照)。

安史之亂爆發時,45歲的李亨已經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

二十年來,李亨常年生活在恐懼之中。當初他之所以被立為太子,是因前任太子李瑛遭武惠妃誣陷,與另外兩個兄弟被玄宗賜死。李亨這太子之位坐得一點兒都不安穩,宰相李林甫、楊國忠先後對其處處打壓,太子黨的李适之、韋堅、王忠嗣等文臣武将被一一翦除,還要忍受父親的猜忌,整日提心吊膽。

唐朝的太子,實在是一個高危職業。

李亨對楊國忠恨之入骨,更恨早已死去的李林甫,而與他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各方勢力之間制衡的父親李隆基,關系也十分微妙。

陳玄禮找到了李亨,将殺楊國忠的計劃全盤托出。李亨的态度很謹慎,史書記載,“太子未決”。在這節骨眼上,不反對就是贊成。

陳玄禮召集将士,給楊國忠安上“謀反”的罪名,帶兵将他處死。據唐人姚汝能所著《安祿山事迹》記載,為首的是騎士張小敬,他”先射國忠落馬“,衆将士才一擁而上。

楊國忠的兒子,以及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都死于亂兵之中,虢國夫人出逃到半路被追殺,自刎而死。情緒失控的将士們甚至把楊國忠大卸八塊,用槍挑起他的首級,懸挂在驿站門外示衆。

唐玄宗一聽事态緊急,趕緊拄着拐杖走出驿門,慰勞将士,勸他們各自歸隊。将士們一動不動,殺氣騰騰。

玄宗慌了,讓高力士去問将士們還有何要求。将士們齊聲說:“賊本尚在。”

陳玄禮替他們向玄宗解釋說:“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楊國忠因貴妃得寵而受到重用,将士們一定要将她斬草除根。

玄宗愣住了,緩緩說:“朕當自處之。”

大臣韋谔見唐玄宗猶豫不決,上前連着磕了幾個頭,血流滿面,勸谏道:“今衆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

唐玄宗還是不忍心,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

此時,侍奉玄宗多年的高力士也說話了:“貴妃誠無罪,然将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将士安,則陛下安矣!”高力士不愧是宮裡的老幹部,這番話切中要害。如果不殺貴妃,将士們恐怕連玄宗都不放過。

唐玄宗愛楊貴妃,但他更愛自己的生命和皇位。這一刻,他連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

在與楊貴妃訣别後,玄宗痛心地下令将她處死,命人用白绫将愛妃缢死在佛堂前。正如白居易《長恨歌》所寫: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楊貴妃不是紅顔禍水,這位絕代佳人象征了那個繁華的時代,她用天生麗質點綴了整個大唐帝國。遺憾的是,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給人看。

3

在短暫的踟躇後,唐玄宗還是選擇入蜀避難。

當地老百姓将皇帝的車駕攔下來,說:“宮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祖墓。今舍此,欲何之?”

唐玄宗聽着父老鄉親的話,沉默許久,可還是拉起辔頭,往蜀道的方向漸漸遠去。年輕時一代英主的影子,再也抓不住了。

玄宗走後,太子李亨也被老百姓圍住,他們喊道:“我們願率子弟跟随殿下東破賊,取長安。如果殿下也要入蜀,中原百姓還能奉誰為主?”

面對百姓的挽留,李亨起初也婉拒了,說父皇即将踏上漫漫征途,做兒子應該朝夕在他身邊服侍,以盡孝道。說罷,一邊流淚,一邊要策馬追趕玄宗。

這時,李亨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後改名李豫,即唐代宗)和心腹宦官李輔國将太子的車馬一把拉住,勸說道,如今國家已經分崩離析,若不順應民心,組織平叛,哪裡還有複興的希望。等我們入蜀,賊軍要是把棧道燒了,朝廷就隻能困守蜀地,到時中原的大好江山就要拱手讓人了。殿下還不如到西北調兵,和衆将齊心合力,讨伐逆賊,克複兩京,削平四海。

李亨一聽,不再推辭,既然如此,我就順應天意民心留下來。

當了近二十年太子,李亨終于擺脫父親的陰影,就此分道揚镳。從馬嵬驿的沉默,老百姓的挽留,再到身邊人的勸說,這些偶然事件拼湊到一起,史書說是巧合,我們便相信吧。

唐玄宗在不遠處左等右等,等到探馬來報,太子被衆人留下,不走了。玄宗無奈,隻好繼續上路。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4

▲唐·李思訓(一說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玄宗終于到達劍閣,拍拍撲通跳的小心髒,不用再擔心追兵了。在此,他發布了一道制書,昭告天下,部署平叛戰略。

這道制書十分關鍵,在此前一個月,朝野上下不知玄宗下落,唐朝在叛亂之中陷入權力真空,岌岌可危。

唐玄宗先是自責:“伊朕薄德,不能守厥位。贻禍海内,負茲蒼生,是用罪己責躬。”這就相當于罪己诏,說會有今日之禍,都是我的責任。

之後,這道制書又宣布:“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馬元帥,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使,南取長安、洛陽”,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等諸皇子也各領地方節度使,“應須士馬、甲仗、糧賜等,并于當路自供。”如此部署,實際上就是自己居中節制,避免大權旁落,也防止地方将領竊取皇室權力。

可是,為時已晚。就在玄宗下诏的三天前,太子李亨已得到朔方軍擁護,在靈武(在今甯夏)擅自即位稱帝,是為唐肅宗。他還遙尊玄宗為上皇天帝,即太上皇。

這就尴尬了,當爹的要讓兒子當天下兵馬元帥,兒子卻要讓老爹當太上皇,唐朝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如何是好?

可以想見,李亨的自作主張對唐玄宗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此前的制書可看出,玄宗不願放棄皇位。他從年輕時就對權力充滿欲望,在遭到姑姑太平公主掣肘後,搶先發動先天政變,奪回皇權,當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一向驕傲自負,唯我獨尊。對他而言,放下尊貴無比的皇權,就是放下最後一絲尊嚴。

可在得知李亨靈武登基的那一刻,玄宗釋然了。在成都,唐玄宗頒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承認李亨為皇帝,一切軍國大事聽他調度,宣告自己的統治生涯結束。

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唐朝之所以能在此後平定叛亂,維持國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權力集中在皇帝手裡,避免了統治集團内部的争鬥。

玄宗入蜀,肅宗無後顧之憂,可以放手一搏,這是唐玄宗在位做出的最後一大貢獻。

4

在蜀地,唐玄宗陷入深深的忏悔和思念。

他回想起入蜀路過斜谷棧道時,細雨霏微,連綿不斷,馬鈴聲在山谷間回音缭繞,凄切哀婉,遂作《雨霖鈴》一曲,命樂師張野狐吹奏,以寄托對楊貴妃的哀思。後來他回到長安,看到楊貴妃曾經演奏的玉磬,更是睹物思人,隻好命人将其藏起來。

他回想起當年輔佐他開創盛世的宰相姚崇,說:“若姚崇在,賊不足滅也!”這就類似于《三國演義》中曹操哭奉孝,要是他還在,我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場,有幾分推卸責任的意思。

他回想起專權固寵的宰相李林甫,懊悔不已,評價他:“妒賢嫉能,亦無敵也。”可當别人反問他:“既知,陛下何用之久耶?”玄宗默然不語。

他回想起開元最後一任賢相張九齡。當年安祿山違犯軍令,唐玄宗不願将他處死。張九齡斷定安祿山必為後患,上奏“不宜免死”,玄宗不聽。在流落蜀地的第二年,他專門遣使至曲江祭奠早已去世的張九齡。

在長達兩年的自我反省後,至德二載(757年),唐玄宗終于接到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唐軍收複長安!

此時,一個問題擺在玄宗面前,是否要回長安與兒子團聚?

唐肅宗上表請父親還京,語氣也算誠懇,說老爸您别當太上皇了,回長安當皇帝,我就回東宮當太子,以盡臣子之道。玄宗可不敢偷着樂,之前兒子一跑到靈武就擅自稱帝,現在長安都收複了,反倒要交還皇位,誰信啊。

唐玄宗立馬給李亨寫了封回信,你把四川割給我吧,我不回家了,就在這兒養老。

之前,唐肅宗上表請太上皇複位,他的心腹重臣李泌就斷定玄宗不可能東歸,還要求肅宗追回此表,但使者跑太快,沒追上。

唐肅宗得到玄宗回信後,隻好問李泌有何補救方法。李泌說,您讓我寫封賀表。

李泌另寫一個賀表,這次是用群臣的名義寫的,就27個字:

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成功,聖上思戀晨昏,請速還京以就孝養。

短短幾句話,就包含三層意思:李亨稱帝是百姓挽留,群臣勸進,不得已而為之,不是不給玄宗面子,這緩和了父子間的矛盾;其次,肅宗派兵奪回長安,“及今成功”,大臣們覺得他有資格當這個皇帝;最後兩句是說,肅宗日夜想念玄宗,希望父親回京頤養天年,這就是打親情牌。

唐玄宗接到第二道賀表,心情果然大不相同,下決心離開成都,東歸長安。肅宗知道後,對一旁的老鐵李泌說:“此都是卿的功勞啊。”

父子倆這一來二往,都藏了不少心機,玄宗回去長安,還能過安穩日子嗎?曆史告訴我們,被迫放棄皇權的帝王,日子終究不會好過。

5

玄宗和他的小朝廷剛到扶風(今陝西寶雞),肅宗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派出3000精兵迎駕。此時玄宗身邊才多少人?不過才600禁軍。

肅宗的3000精兵一到,将玄宗的600人全部繳械,命他們就地解散。意思是,弟兄們辛苦啦,接下來送太上皇回家的工作就交給我們了,要是不說接駕,還以為是綁架。

到了鹹陽的望賢宮,這裡是玄宗當年逃離長安後途徑的第一站,肅宗早已在此等候。

肅宗為父親安排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為天下人演了一場父慈子孝的好戲。他讓人請玄宗登上望賢宮南樓,自己脫下黃袍,換上臣子的紫袍,一路小跑到樓下,對着樓上的玄宗一陣手舞足蹈,這是朝拜禮節,叫拜舞。

玄宗一看兒子來了,趕緊下樓,父子倆抱在一起大哭一場。接着,肅宗跪下來,捧着玄宗的腳,痛哭流涕,這是胡人的舊習俗,表示對他父親的尊敬。

這時,玄宗要親自為兒子披上黃袍,肅宗跪地不起,反複推辭。玄宗說:“天數、人心皆歸于汝,使朕得保養餘齒,汝之孝也。”唐肅宗做出一副左右為難的樣子,穿上黃袍,左右山呼萬歲,響徹雲霄。

時隔兩年,父子終于重逢。

唐肅宗把戲做足了。之後,肅宗在正殿大擺筵席,禦膳呈上來,都要先嘗一口,再獻給玄宗。回長安的路上,肅宗為玄宗牽馬,然後作前導引路。

唐玄宗看着此番場景,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吾為天子五十年,未為貴;今為天子父,乃貴耳!”有人說玄宗這人沒心肝,經此大難不好好悔過,還如此沾沾自喜。可這句話似乎也可理解為,玄宗有意對肅宗示好。

當昔日不可一世的雄主說出這種違心的話,足見其晚年落魄。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5

▲唐肅宗迎接唐玄宗還朝。

6

回到長安後,唐玄宗住進了興慶宮,唐肅宗住在大明宮,父子倆經常互相探望,有時還會在夾城相遇。玄宗生活優裕,地位崇高,看似享盡天倫之樂,實則危機重重,免不了肅宗的猜疑。

興慶宮由玄宗原來當藩王的舊宅改建,位于坊市之中,最南面的長慶樓就緊挨着大道。唐玄宗閑來無事登上長慶樓,全城街景曆曆在目,樓下過往的士民常在樓下高呼萬歲。玄宗一聽心裡高興,也會揮手緻意,甚至擺下酒席,請老百姓到宮中一聚。

平時到興慶宮走動的人,除了公主、内侍、宮女和梨園子弟,就是玄宗的親信陳玄禮與高力士。玄宗還曾設宴招待将軍郭英乂、王銑等人,并予豐厚的賞賜。劍南道的官員過去兩年曾與玄宗共度患難,每次進京奏事,也會到興慶宮看望玄宗。

唐玄宗整日與外人來往,實際上已對肅宗形成威脅。你都退休了,還和朝中官員交往甚密,意欲何為啊?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6

▲長安華燈初上(劇照)。

肅宗看在眼裡,嘴上不說,心裡肯定不放心。這時,宦官李輔國就對肅宗進言,太上皇結交外人,陳玄禮、高力士更是日夜圖謀不軌,對陛下不利,不可不防啊。

言外之意,就是要提防唐玄宗複辟。

李輔國與唐玄宗早就有過節,他出身閑廄馬家小兒,相貌奇醜無比,本是高力士的手下,不得重用,被打發到太子宮中。後來,他扶持李亨上位有功,又是新君心腹,就此青雲直上,早想對輕視自己的玄宗一黨展開清算。

李輔國是唐朝的一大禍害,宦官掌握兵權,左右朝政正是自他開始。這麼一個睚眦必報的小人,正好可以幫皇帝幹髒活。

李輔國向肅宗建議,興慶宮建在市井之中,宮牆低矮,不适合太上皇居住,不如請他老人家到太極宮居住,那裡深宮大院,戒備森嚴,又可杜絕小人蠱惑,豈不兩全其美。

太極宮與興慶宮的情況可謂天壤之别。太極宮位于大内之中,北面是禁苑,南面是朝廷辦公場所,東面是太子的東宮,西面是宮女住的掖庭宮,幾乎與世隔絕,玄宗到那兒表面上備受優待,實際上如同軟禁。

唐肅宗什麼反應呢?史書說,“上不聽”,也就是猶豫不決。

李輔國在宮中多年,知道上司不明說,不代表不同意。他先出手試探肅宗的真實意圖,假托敕令,命人從興慶宮取走290匹馬。

馬是戰略物資,打仗必備,當然不能放心交給玄宗。興慶宮本來有300匹馬,一下子就剩下10匹,唐玄宗看着空蕩蕩的馬廄,無可奈何地對高力士說:“吾兒為輔國所惑,不得終孝矣。”

唐肅宗對李輔國越權的舉措,沒有任何表示,基本上已是默許。李輔國見狀,更加膽大妄為。有皇帝撐腰,這事兒就好辦了。

上元元年(760年),李輔國派人到興慶宮傳話,說肅宗請玄宗到太極宮遊玩。玄宗不敢拒絕,随李輔國走到睿武門,突然出現500名持刀的騎手,攔住去路。

玄宗大驚失色,李輔國這才傲慢地說:“皇帝認為興慶宮地勢低窪狹窄,請太上皇遷居太極宮。”經過馬嵬之變,玄宗對兵變都有心理陰影了,吓得差點兒從馬上摔下來。

太上皇竟被如此欺淩,危急關頭,一旁的高力士趕緊上前扶住玄宗,痛斥道:“五十年太平天子在上,李輔國何得無禮!”之後又以太上皇的名義發布诰命,對眼前500名騎兵表示宣慰:“諸将士各好在!”

衆将士這才以為太上皇餘威尚在,不敢輕易得罪,紛紛收刀叩拜。高力士知道事情無法挽回,眼下隻能先保玄宗安全,于是饬令李輔國與他一起為太上皇牽馬。李輔國雖不情願,但也不敢太過放肆,隻好和老上司拉起缰繩,護送玄宗進入太極宮。

等到李輔國帶兵退出後,玄宗對高力士感激地說:“若不是将軍,我就要成刀下鬼了。”

從此,唐玄宗被軟禁到太極宮,徹底與外面的世界失去聯系,多年來陪伴在身邊的舊臣,也被肅宗盡數清退。曾經的禁軍首領陳玄禮被勒令退休,多年随侍在側的高力士被貶巫州(今湖南懷化市)。

太極宮中,隻有肅宗安排的百餘名宮女負責灑掃,幾十名老弱殘兵負責護衛。

一向仗義執言的顔真卿代表百官上表,問候玄宗的起居情況,立馬被撤去刑部侍郎的職務,貶為蓬州長史。

晚年孤獨的玄宗,沒有權力,沒有愛情,沒有尊嚴,甚至,沒有自由,隻剩下虛弱不堪的身體,如風前殘燭,桑榆暮景。

7

端午節到了,唐肅宗與子孫相聚,大明宮中其樂融融,唯獨缺了年老的玄宗。此時的肅宗身體欠佳,已許久未去太極宮看望父親。

肅宗懷抱年幼的小公主,怕人笑他隻好與兒女嬉鬧,對奉诏進宮的名士說:“朕深愛此女,卿不要見怪。”

那人接過肅宗的話,說:“太上皇想見陛下,就像陛下憐愛公主一樣啊。”

肅宗聽了,若有所思,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

唐玄宗的盛衰變遷(再見盛唐唐玄宗的最後6年)7

▲唐肅宗畫像。

寶應元年(762年),在被軟禁在太極宮一年零十個月後,78歲的唐玄宗含恨去世。在臨終前的一段時間裡,他沉迷于道教的辟谷,不食五谷,堅持絕食。

這位盛唐天子,自從六年前離開長安後一蹶不振,更是在失去權力後仿佛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在孤寂中走向人生的終局。

就在唐玄宗去世13天後,唐肅宗也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唐玄宗的孫子唐代宗遵照祖父遺願,将他安葬于泰陵。當年與唐玄宗一同開創盛世的文臣武将早已随風消逝,最終陪葬泰陵的隻有一人,那就是高力士。

玄宗去世那年,被流放巫州的高力士正好遇赦而歸。他走到半路,聽聞玄宗已死,面朝北方,嚎啕大哭,嘔血而死。

第二年,安史之亂平定,那鼎盛的大唐,卻已恍如隔世,一去不複返。

參考文獻: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中華書局,1994年版

[後晉]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9年版

(英)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趙劍敏:《大唐玄宗時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