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戰全史》 —
— 張卉妍 著
19世紀中葉,在意大利統一戰争期間,法國軍隊與奧地利軍隊在意大利北部小鎮索爾費裡諾交火。
那一天,瑞士日内瓦公民亨利·杜南正在去往該地區的路上。
在戰役發生當晚,杜南抵達了有9000多名傷者避難的卡斯蒂廖内村。
上千人躺在基耶薩-馬焦雷主教堂裡,無人照料,杜南和當地婦女奮鬥了幾天幾夜,為他們提供水并負責清洗和包紮傷口,還分發煙草、茶和水果。
亨利·杜南(Jean Henri Dunant,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
從卡斯蒂廖内村離開後的亨利·杜南無法忘記他所見到的一切,他在一本描述了基耶薩-馬焦雷教堂的傷者的書中提出能否成立一個國際性的組織,以用于對戰争中傷員的救護。
亨利·杜南的呼籲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和支持。
1863年10月,有18位政府代表參加的國際紅十字會開幕式在日内瓦召開,大會通過了《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公約》,也就是《日内瓦公約》,此公約得到了歐洲各國的贊同。
公約包含10項條款,成為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條約規則。
随後歐洲各國分别成立了它的分支機構,到“一戰”前,世界主要國家都有了它的分支機構,成為一個為全世界所公認的組織機構。
1901年,當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頒發時,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選擇将這一獎項授予了亨利·杜南。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英國紅十字會把很多為他們工作的人培訓成為護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在相當大程度上擴展了其活動範圍。
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于1914年8月15日在通函中号召各國紅十字會支持其援助上百萬沖突受害者的新任務。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展,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發現它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而隻有與各國紅十字會密切合作才能應對這些挑戰,因此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和日本的紅十字護士加入到參戰的歐洲各國武裝部隊的醫療服務工作中。
國際紅十字會标志
國際紅十字委員會不僅為戰場傷員服務,還成立了國際戰俘中心,得益于該組織的調解,約有20萬名被關押者得以在交戰各方間交換,獲釋并返回祖國。
在“一戰”中,毒氣在戰場上的使用越來越多,并造成了可怕傷害,為了不讓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廣泛使用,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公開呼籲禁止毒氣的使用。
盡管在“一戰”的戰場上這個呼籲沒有實現,但在戰後,該組織的呼籲幫助促成了1925年的《日内瓦議定書》,毒氣被列為在戰争中禁止使用的武器,該議定書目前依然有效。
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從不将其結論強加給交戰國,它隻是将其希望或建議告知交戰國,然而,國際紅十字委員會有讓他人聆聽自己意見的方式。
如果情況緊迫,國際紅十字委員會以通函的形式就有關戰俘待遇或違法行為向交戰國提出呼籲。從戰争爆發開始,國際紅十字委員會還努力保證受傷或生病的戰俘能夠根據《日内瓦公約》的規定而獲得釋放。
在整個戰争期間,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監督了交戰各方對《日内瓦公約》的遵守情況,并向相關國家轉達對違約行為的控訴。
雖然日内瓦公約并沒有規定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具有保護平民的職責,但該組織仍盡力減輕平民百姓的苦難,為了保護戰争受難者,國際紅十字委員會決定開展這項工作,并對其工作進行廣泛宣傳。
1918年2月8日,該組織将其呼籲的正文發給交戰國和中立國的君主和國家元首、各國紅會、各宗教領袖以及媒體。
在正式定為“被占領土”的區域,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可以對平民百姓進行援助。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國際紅十字委員會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國際紅十字委員會于1914-1918年間所開展的一些主要任務後來得到了發展,或者說,它在戰時及戰後均具有重大意義,對國際戰俘中心及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禁止化學戰的努力而言,更是如此。
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是對國際紅十字會的一次嚴峻考驗,而且也使它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 結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