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南昌一月有餘,人到中年離家在外奔波不是人生的最佳選項,其中緣由隻有自知,芸芸衆生離家在外大多是為了孔方兄,我的此行十之八九主要是為了一份兄弟之情。萬事開頭難,來南昌的這段日子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忙碌的一段時光。下午忙裡偷閑來到了“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
2021.9.12滕王閣
名勝古迹就不多叙,度娘一問便知。參觀結束,在一樓大廳出口左拐的一個角落裡有個陳列櫃,吸引了我。兩部并作三步走了過去,裡面的物件勾起了我的思緒---便攜式水煙壺(山西土話“水煙鍋子”)
便攜式水煙壺
圖中左二的外觀特别像我婆婆(姥姥 外婆的意思)生前用的,外婆用的是銀質的,是清朝年間傳下來的,外婆是清朝名臣孫嘉淦的後代。隻是相似而已。由于母親是家裡的老大,姥姥 姥爺對我和弟弟特别親,從我記事起姥姥就是水煙壺永遠不離開自己的視線,也不讓任何人動這個物件,我和弟弟除外,偶爾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的童心。由于縣城不大,姥姥的住處離我家也不遠,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一直是在這座晉西北小縣城内完成的,常去的地方就是姥姥家,也是最想去的。小時候,也不能說物質匮乏吧,但是大家的家境一般,姥姥家人口也多(我有5個舅舅,和2個姨)但是隻要我和弟弟去了姥姥總是會有些零食或者可口的飯菜。後來随着時間的推移,幾個舅舅陸陸續續成家立業,姥姥院子裡的小孩們也逐漸多了起來(孫子輩),我和弟弟屬于外孫。按理來說,老一輩人大部分是對孫子們要更好一點。而與我來說,真真切切能感受到這份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親情天平偏向了我和弟弟。每年春節的壓歲錢總是要多給我們一點,由于孫子較多,姥姥總是是一再囑咐别聲張。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太多,隔代的親情 隔代的愛是最讓人難忘的,總是曆曆在目。
後來因為學業離開了縣城,去了鄭州。随後見到姥姥的時間,一年之中也就是寒暑假了。給姥姥帶過一點河南産的煙葉沫,就是在水煙壺裡用的。姥姥說“還是河南的煙葉好”。畢業以後留在了鄭州,見面的次數更屈指可數,剛認識媳婦時,一塊回到老家,姥姥看見外孫媳婦特别高興,臉上的笑容久久沒有褪去。結婚以後,一直在外打拼,很少回老家。那年的夏天,鄭州的天氣已經很熱了,那幾天熱得讓人煩躁不安,突然接到老家的電話,電話的另一邊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姥姥病重。那是鄭州到太原沒有高鐵,隻有綠皮火車,而且是12個小時才能到太原,再從太原到縣城又是4個多小時的汽車,見到姥姥時,她老人家已經不是太認識人了,可我到她身邊時,姥姥用她微弱的氣息說出了我的小名,瞬間淚如泉湧…………
姥姥離開這個世界時,病痛折磨的已經讓這個古稀老人無法承受,帶着疼痛離開了我們,但願天堂沒有疼痛。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僅以此文懷念遠在天堂的姥姥。
2021.9.12南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