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漢人口密度分布圖

武漢人口密度分布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5 09:39:41

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省會(包括自治區首府)城市作為所在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的中心,是各地經濟發展的龍頭,也因此,省會城市對人口有強大的吸引力。

第一财經記者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統計梳理了27個省會城市的城區總人口,有9個省會城區人口超過500萬人大關,其中廣州超過1000萬人,為超大城市,另外8個為特大城市;此外還有10個城市處于I型大城市行列。

武漢人口密度分布圖(27個省會城區人口規模)1

1個超大8個特大

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500萬、300萬是三個重要的門檻。其中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I型大城市。

數據顯示,27個省會城市中,9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500萬大關,1個超過了1000萬,即廣州。2019年,廣州城區人口達到了1352.36萬人,在各大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一。廣州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是一線城市中唯一的省會城市,也是整個華南地區的教育、醫療、交通、商業等方面的中心,城區人口總量非常大。

武漢人口密度分布圖(27個省會城區人口規模)2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财經記者分析,城區人口規模跟工商業發展緊密相關。廣州在計劃經濟時代,有很多工業在城市裡,現在主要是商業發達,以及有總部經濟聚集。比如,廣州有全國最發達的商貿專業批發市場,也就帶來大量的從業者、外來采購者。同時,廣州的城市結構比較緊湊,中心城區規模相對京滬要小很多,區間密度比較大。

從廣州的城市發展來看,“東進南拓”是廣州城市近年來的主要發展方向,相比越秀、荔灣這些老城區,天河和黃埔以金融、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為主,聚集了大量的外來大學生,這些地方也成為近年來廣州樓市發展的熱門區域。

廣州之後,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漢以934.78萬人的城區人口規模位居省會城市第二。很多在武漢念過大學、後來來到廣州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體會,即武漢規模比廣州大。這其中的原因包括,在計劃經濟時代,武漢的城市規模就比較大;另一方面,武漢擁有大江大湖,整個城市框架拉得比較開。

與廣州類似,大武漢近年來也在不斷向東拓展。過去,武漢漢口的傳統商業發展突出,總體發展比武昌好,但近年來高校衆多的武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突出,更勝一籌。目前東湖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有3100家,數量占全省三成以上,在全國高新區中位居前列。

高新産業、新興産業快速發展之下,光谷區域集聚了大量年輕人,該區域也成為武漢最有活力的區域。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與鄂州葛店的對接合作也在逐年深入,也不時傳出武漢與鄂州合并的消息。

成都、杭州、南京位列第3到5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區人口規模前五名的省會城市中,除了杭州之外,其他四個都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目前我國的主要資源,如财政、教育、醫療、文化等的配置,仍與行政等級密切相關,例如華中、中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武漢,西南開頭的不少大學都在成都。這些城市行政的集聚效應很強。

除了這幾個城市外,西安和沈陽這兩個大區中心城市,以及鄭州和濟南這兩個人口過億省份的省會,城區人口也都超過了500萬大關,處于特大城市行列。濟南是新晉級的特大城市,在合并萊蕪後,城區人口規模不僅超過了500萬大關,而且超過了同省的青島,成為山東省第一大城市。

中等省會加速沖刺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東北近年來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但東北的幾個省會城市城區人口規模普遍不小,沈陽、哈爾濱和長春的城區人口規模在省會城市中分列第9到11位。其中,沈陽達到了569萬人,是東北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哈爾濱達到492.61萬人,距離特大城市的标準僅一步之遙;長春達到462.22萬人。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财經分析,東北的老工業基地從“一五”時期開始就有很多大項目,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基礎和工業體系,那個時期也奠定了城市發展基礎。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期,東北的城市發展的程度比東南沿海要好,重工業多,産業工人多,所以城區人口規模大,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

衣保中說,上世紀80年代,東北的重化工業、機械工業優勢仍很明顯,比如當時鞍山的鋼鐵工業、吉林的化學工業、四平的機械工業等非常突出,所以城市規模和工業産值在全國都是處于前列。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東北的鞍山、吉林、齊齊哈爾已經是城區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而當時南方的廈門、甯波等城市城區人口規模不過幾十萬人。但看現在,南方這些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都大幅擴張,但是鞍山、吉林、齊齊哈爾的規模變化不大。

衣保中說,東北的沈陽、哈爾濱、長春這幾個省會這幾年經濟增長比較緩慢,主要原因還是近年來整個東北經濟發展速度比較慢,尤其是産業集群發展程度和東南沿海比起來差很多,受此影響,人口增長相應也就慢一些。“人口集聚實際上是一個産業集聚的過程,産業發展起來後,對勞動力的需求就增加,就會導緻人口大量向城區集聚。但是這些年東北的主導産業發展不是很好,所以對人口、勞動力的需求不多,人口集聚的速度比東南沿海慢很多。”

中西部的合肥和昆明城區人口規模也超過400萬,太原、長沙和南甯超過了350萬。近年來,這些省會城市都在加快做大做強,打造強省會。這個過程中,通過行政區劃調整、放寬落戶門檻、做大城區人口規模、做強中心城市平台等舉措,是增強省會城市集聚資源要素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能力的重要途徑。

比如,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合肥與杭州、南京的差距十分明顯,不過當前合肥也在加快做大城市規模。合肥的“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肥東、肥西、長豐與市區一體化發展,謀劃推進縣改區。

27個省會城市中,還有8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低于300萬人,其中,2019年貴陽和南昌的城區人口規模都已經超過290萬人,2020年很可能超過300萬大關。

相比之下,城區人口規模最小的四個省會城市是拉薩、西甯、銀川和海口。這四個城市所在的省域總人口規模都比較小,低于1000萬人,因此省會的城區人口規模也比較小,同時也是目前未結緣地鐵的城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