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寒露無霜秋更濃

寒露無霜秋更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9:28:41

來源:讀特

寒露,二十四節氣之十七,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在公曆10月7日至10月9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九月節,露氣寒冷,将凝結也。”此節氣氣溫繼續下降,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所以稱為寒露。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氣候轉向寒冷,冬季即将來臨,此時的江南入秋不久,盡管冷空氣頻頻造訪,但白日裡仍然溫暖。不過,秋天的色彩倒是濃重起來了,綠的還是綠,多了紅與黃,秋色鋪天蓋地般展現出來了。

“重陽”寒信登高樂

因寒露臨近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于是江南人便借了“重陽”之名,将立秋以後傳來的第一個寒信命名為“重陽信”,“重陽”成了人們判斷夏秋交接的時間界标。不過此時人們倒也不急着添衣,老輩們常說“凍九捂四”,九月秋寒起,可以讓身體适當接受一些涼氣的刺激,從而增強而寒能力,這便是俗稱的“秋凍”。當然,秋凍并非讓人們去挨凍。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随着氣溫降低,人體的陽氣收斂,如果此時穿得太多,就會讓毛孔張開,反而令寒氣入體。那麼秋凍的标準是什麼呢?有一句話叫“不出汗就好了”,在此基礎上,自然要跟着氣溫升降,及時添減衣物,保重身體。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九九重陽”寓意吉祥,自古以來,民間便有重陽登高祈福、秋遊賞菊、拜神祭祖等習俗,後來,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尊老的寓意。人們紛紛于這一日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寒露無霜秋更濃(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1

重陽登高,一般認為出自“桓景避難”的典故,南朝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了這則故事。故事說汝南人桓景跟随方士費長房遊學。某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降臨,趕快通知家人縫制布囊,在布囊裡裝上茱萸,然後将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聽信了費氏之言,舉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歸來,見雞犬牛羊全都暴死。費長房得知此事後說:“這些家畜已經代人受災了。”吳均接着這個故事總結說,當時人們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由此可見登高野宴之俗原有解毒避災之意。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锺繇書》中取“九九”諧音“久久”,以為長久之意,“故以享宴高會”,祝禱長壽,由此賦予了“九月九”祈福長壽的新寓意。南朝宋人孫诜在《臨海記》中說當地“民俗極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會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此俗至今不衰。

登高之處,山、岡、樓、台皆可,比如南京的紫金山、栖震山、将軍山、老山,蘇州的虎丘、靈岩、上方山、吳山嶺,常熟的虞山,還有杭州的臯亭山、紫陽山、城隍閣等,俱是當地居民重陽登高的上佳去處。木渎古鎮有“賀九嶺”,傳說為吳王阖間登高之處。春秋時期,吳越攜李之戰,吳王阖闾戰敗重傷身亡,其子夫差繼位,為報父仇,大肆擴充兵力,吳國上下民怨沸騰。伍子胥便乘九九重陽日,讓夫差登臨姑蘇城西的山嶺,禮拜天地與阖闾神主牌位,并選出一百位老壽星一同登嶺,以此彰顯孝道、平息民怨。從此,此嶺便被喚為“賀九嶺"。今嶺中有石刻,上镌刻“志載吳王登此賀重九故以名嶺雲”之句。

朗朗秋日,空氣新鮮,登高覽勝,疏松筋骨,開闊胸襟,實在不失為一項強身健骨、有益健康的休閑活動。

菊花茱萸護元神

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花。飒飒秋風,萬山秋色,菊淩霜而來,從容綻放,總領群芳,做了一季的韶華之主。

寒露無霜秋更濃(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2

明 張風 淵明嗅菊圖

菊花,又叫黃花、九花,屬菊科,品種繁多。菊素以“花中隐士”“花中君子”之稱而得到文人騷客的贊頌。屈原以“夕餐秋菊之落英”贊菊之高潔;陶淵明辭官歸故裡,“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與菊為伴,心境悠然;杜甫有“寒花開已盡,菊蔡獨盈枝”之句,描寫其不與群芳争豔的傲氣;而李清照一句“莫道不銷魂,容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道出流年似夢的閨閣寂寥。文人賞菊多移情入境,民間此時多有菊展,觀者衆多,則是另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

寒露無霜秋更濃(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3

金秋賞菊多近重陽,唐宋以來重陽賞菊漸成風俗,宋代菊花品種培育繁多。據南宋範成大《範村菊譜》記述,吳下之地,土地肥沃,人力勤勞,栽菊尤盛。品種“黃色正之,雜色次之”,有勝金黃、疊金黃、太真黃、麝香黃、蓮花菊、茉莉菊、胭脂菊等品種。觀菊之風明清繼之,遂成為民衆的一大休閑娛樂活動,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陽節最為繁盛。每年重陽前後,菊花初綻,虎丘一帶的花農就千盎百盂地挑進城裡來叫賣。民衆購得後,或插于瓶中觀賞,或置于廳堂中。人們還以柔軟的鐵絲纏繞花梗,将花枝拗成各種形狀,“偃仰能如人意”,以供品評。更有人于“廣庭大廈”之中,以千百盆菊花堆疊成山,稱為“菊花山”,顔色絢爛,姿态萬千,園林茶館處都能見到這一類造型優美的“菊花山”。

菊,可觀可賞亦可食,秋菊落英,食之高潔。在仙道方家眼中,菊花是“延壽客”、不老草,具有延年益壽、祛除邪氣之功效。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出宮後嫁給了扶風人段儒為妻,言及在宮中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可見,兩漢便有九月九飲菊花酒延壽之俗,隻不過當時尚未在民間普及。魏晉之際,道家熱衷于探尋神方仙藥,當時流傳着不少關于道士因服食了某種花卉果實而得道成仙的故事,比如清人陳元龍在《格緻鏡原》中引東晉人王嘉《名山記》中的一則故事,講有一位道士朱孺子吳末入玉笥山,服菊花,果然乘雲升天成仙。蘇轼《趙昌寒菊》一詩中亦有“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推時始起花”之句。

菊花開,就可以飲菊花酒、做菊花枕了。菊花酒還有幾個好聽的名字,叫黃花酒、落英酒、東籬酒。重陽日所飲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西京雜記》記載了菊花酒的做法,在“菊花舒時”,采其花瓣與莖葉,摻在蒸好的黍米之中,拌上酒曲、發酵,經過一年的封存沉澱,“至來年九月九日始款就飲焉”。無錫一帶以菊花、糯米、枸杞與酒曲共釀,其味清涼甘甜。菊花酒雖然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的确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保健功能,對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菊花香氣濃郁,亦可提神醒腦、舒緩精神。

菊花的雅稱是“延壽客”,茱萸則是“辟邪翁”。插茱萸也是重陽日重要的節俗内容之一,王維的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菜萸少一人”,不知勾起多少遊子思鄉之情。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在舊時民衆的認識中,茱萸到九月九日“氣烈成熟”,因此習慣在這天,折茱萸插頭,或佩戴茱萸香囊,認為可以辟惡氣,抵禦初寒的邪氣入體。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消逝,不過今日,江南一帶民衆仍習慣在重陽前後綁一束茱萸,插在家門口或者屋檐下。

寒露無霜秋更濃(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4

明 陳洪绶 玩菊圖

釣秋食蟹做花糕

對于喜愛垂釣的人來說,寒露之後、霜降之前的一段時間是不容錯過的好時節。此時天氣涼爽,飽受酷暑之苦的魚兒又開始活躍起來,四處遊弋,覓食過冬,正可供垂釣客大展身手。俗話說“春釣淺灘,秋釣近邊”,寒露時節過後,氣溫下降得快,陽光無力深入到深水區,向陽的淺水區則較為溫暖,浮遊生物比較豐富,魚兒喜歡聚集在這樣的水域覓食。于是老釣客們往往選擇向陽的岸邊,臨水垂釣,稱為“釣秋邊”。

除了河中的魚兒,此時有另一種“水貨”爬上了人們的餐桌——螃蟹。俗話說“西風起,蟹腳癢",中秋蟹嫩,寒露後菊黃蟹肥,正是品嘗螃蟹的好時光,江南各地多有持螯賞菊之風。蟹的種類很多,有湖蟹、江蟹、河蟹、海蟹之分,古人更是将蟹分為九等,以湖蟹為第一,當代亦是如此,尤以陽澄湖大閘蟹名氣最大。除此之外,揚州的螃蟹名氣也不小,曾為貢品。

寒露無霜秋更濃(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5

吃蟹講究時令,常言道“九雌十雄”,農曆九月食團臍的母蟹,蟹黃豐美;十月要吃長臍的雄蟹,膏厚肉鮮。舊時大戶人家吃蟹,每人必有一套工具,稱為“蟹八件”。如今多數人家沒有這般講究,不過吃蟹也要“文吃”,不可左右開弓地“牛吃”,要依着蟹黃、蟹膏、蟹肉、蟹腳的順序,慢慢享受舌尖上的鮮味。螃蟹性寒,要有黃酒相伴,蘇州人講究“落山黃”,酒溫而不燙口,浙江一帶自是以紹興酒為佳。醋,則是螃蟹宴上不可缺少的調料,一般人家會加入姜絲、蒜蓉,以去腥祛寒,不過紹興一帶則用醬油做調料,卻也别具風味。

寒露、重陽總離不開食糕,“糕”之名,雖起于六朝末,但糕類食品在漢代就有,當時則被稱為“餌”。餌的原料是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二者“合蒸日餌”。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便蒸糕嘗新,也奉獻給神明作為祭品。六朝時,重陽節習俗逐漸形成,重陽糕自然成為普遍的節令食品,如童謠所唱:“七月刈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隋書·五行志上》)南宋時,此糕在江南十分流行。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述九月初九,杭城人多“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饤,插小彩旗,名日‘重陽糕’”。人們還在糕上置小鹿形花飾,稱此為“食祿糕”,又有置放棗、栗、獅子之類飾品的。由于糕面有多種裝飾,重陽糕在明清以後又多被稱為“花糕”。

寒露無霜秋更濃(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6

江南各地的重陽糕因原料和制法的不同,種類也不少。比如清代袁枚的《随園食單》中提到浙江有“栗糕”,“煮栗極爛,以純糯米粉加糖為糕蒸之,上瓜仁、松子。此重陽小食也”。蘇州人以米粉蒸糕,并在糕面塗上“漿水”染色,用紅曲粉調制的漿水制紅糕,大麥青汁調制的漿水制綠糕,若想要黃糕,則加入南瓜泥調成的漿水。還有一種糕頗為講究,花糕堆成九層寶塔形,每層顔色各異,頂上置兩隻小羊形的裝飾品,寓意“九九重陽(羊)”。

不論糕的形制如何變化,糕上必得插一面三角形的小旗,此旗名為“重陽糕旗”或“重陽旗”。近人潘宗鼎在《金陵歲時記》中說此旗用五色紙制成,镂空刻花紋,中間有一個“令”字,城中人家得到後,有的插在門楣上,有的則給小孩子玩。當代藝術家王伯敏先生在《回憶少時學剪紙》一文中則有一段更加生動的回憶:“旗有兩種,一種畫的,一種紙剪的,各有各的味道。有一年,剪紙的重陽糕旗有十個不同的内容,刻的全是戲曲人物故事,……原來按戲曲的号次剪起來,這十個号次是:‘一掃彐’‘二度梅’‘三雅園’‘四狄村’‘五世同堂’‘六月雪’‘七星燈’‘八傑廟’‘九江ロ’‘十(拾)玉镯’。這麼一來,使人感到格外有趣,所以買的人特别多,我在少時,這十面旗都有收藏。”

南京人常說“吃了重陽糕,夏衣就打包”,空氣中多了幾分時光流逝的清冷之感,湖塘邊的蘆葦也在風中搖擺起了白花,夏季收起了它的熾熱,紅果滿樹、一派喜氣的秋季越發變得真切起來了。

(原題《寒露:露寒将凝,逢重陽》)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