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見到一些宣傳欄中,把“悌”寫成“弟”,古書中的錯誤大多是以訛傳訛造成的,現在應統一寫成“悌”,不要再以“通假”搪塞觀衆。
“悌”是古代的男八德之一,位列“孝”之後,可見古人對“悌”是多麼重視。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很多問題,與缺少“悌”的品德與風尚有關。兄弟不睦,同事不和,勾心鬥角,互相算計,這些都是社會不和諧因素。
今天的《銳解漢字》就來解解這個“悌”字。
按照古訓,君子“入則孝,出則悌”(《孟子·滕文公下》),這個“出則悌”有推己及人的味道。在古人心目中,孝與悌是立身之本,正如《論語·學而》所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說文解字》:“善兄弟也。從心,弟聲。經典通用弟。”在古代典籍中,弟與悌通用,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善于分辨。“善兄弟”為“悌”,體現了長幼有序的倫理道德,是兄弟相處時的基本準則。
《弟子規》總序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悌的地位很重,悌與孝并列成為《弟子規》的首要規矩。如何做到“悌,《弟子規》也給出了細目:“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入孝出悌,兄友弟恭,上下和睦,一片祥和,乃人倫之大道,和諧社會之根基也!
作者簡介:知名媒體人,文化學者劉繼銳。時事快評,說聞解字。遊曆五洲,感悟生活。獨特視角,一家之言。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